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运用接受美学理论研究中国历史问题是目前史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史记》的传播与接受自其问世就在褒与贬的双声道中展开,时至今日,学术界对唐前《史记》的传播与接受状况关注较少。按照接受美学理论,唐代以前为《史记》史学经典化时期。由于接受主体的期待视野和时代的审美趣味不同,使《史记》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接受风貌,唐前《史记》的接受便经历了一个由谤书到封建正史的转化过程。在这个意义转换的过程中,《史记》文本被接受主体置于儒家的意义世界中予以解构和意义建构,以儒家思想文化填充《史记》文本的空白和不确定性,使之最终获得了正统意识形态和主流社会文化所认可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12.
检阅新时期以来的先秦史研究,人们完全有理由为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鼓舞。无论是在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先秦经济史、社会史、思想文化史、民族史等专题研究方面,还是在传统的夏商史、西周史、春秋战国史等断代研究方面,抑或是关于先秦古国史、地域文化史的研究,都是新作不断,成就不菲。但是在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也的确存在某些隐忧,理论思考的缺失或弱化,就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或许是厌倦了以往古史分期讨论的繁杂和空疏,也许是不想再固守社会形态思维的刻板和教条,人们大都表现出对于理论问题的不屑和怠倦。然而,理论毕竟是学术的灵魂,没有理论贯通的具体研究,终究会显得孱弱和苍白;没有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学术发展也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推进。近年来史学研究中普遍性出现的碎片化倾向,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理论研究的弱化,已经成为制约先秦史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瓶颈。历史研究不能逃避宏大叙事,先秦社会性质的判断也不应该缺失,这些都离不开理论思考。有鉴于此,本刊开辟三十年先秦史研究的理论反思专栏,以期唤起学界的理论兴趣。本期先行发表几位学者的思考成果,并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是为盼!  相似文献   
113.
郑燕欣 《神州》2011,(7):113-114
任何的历史遗留都是见证或者一部历史文献,汉代画像石的图像无疑就是一部文化阶段的生动的见证或活的文献南阳两汉画像石刻内容丰富,题材繁多,在全国画像石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活化石"。本文从音乐图像学的角度,从汉代画像石入手,试谈中国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4.
李欣宇 《神州》2011,(9):8-8
萧红小说叙事特点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图景经过叙述即成人的生存状态;叙述话语即成为人的生命的表现形式;叙事成为生命与生存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5.
张馨予 《神州》2011,(9):157-157
美是什么呢?这是来自柏拉图的发问。正是这一问,开启了全部美学的历史。它作为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激励着历代美学家、哲学家们进行不懈的努力。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美的理解。也许有的人认为容貌上的美才是最重要的,最表象的美;有的人认为心灵上的美是最可爱的,最长久的美。可是你是否注意到还有另一种美呢?其实美的东西是无法用文字或者是用语言采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的、而且对美的理解与感受也根本是不可能够用文字来描绘得出来的,没有人能真正地把握美。因为,我们的认识程度、理解程度、观察问题的角度等等都影响对美的理解。但通俗的理解,美就是一种享受、一种可以给身体与心灵带来震撼的享受。就是一种可以冲击视觉、冲击感觉、冲击心灵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6.
吕文科 《神州》2011,(9X):22-23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其风格细腻、精美、富丽,体现了精巧的艺术构思和高超的绘画技巧,唐卡本身具有色彩美、内涵美、意蕴美等特点。前人在这方面已经有所探讨,但欠具体、系统。本文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唐卡的美学特征和美学价值作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7.
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为古老的文字形态,以其优美、生动的线条,夸张、简约的造型呈现出一种古老的文化之美。这种美原始却内涵丰富。原始的东巴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即东巴教,  相似文献   
118.
子弟书是富有满族特色的民间曲艺,同时又熔铸了文人文学的才情与志趣。子弟书对于传统叙事诗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它雅俗兼收,反映世情百态的开阔视野;二是它以事挟情,舒展而又严谨的叙事结构;三是它赋笔抒情,水墨淋漓的审美取向;四是它句式多变,长短随意的诗歌体例。子弟书无论在诗体还是修辞上都表现出民间文学那种生龙活虎的创新与文人文学熔铸锤炼精神的高度统一,它所创造的这种雅俗共赏、修辞富赡的新诗体也必将在中国叙事诗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9.
魏邦良 《名人传记》2022,(12):68-73
李泽厚可谓中国当代思想界一个巨大存在。他创造的词“积淀”已收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学者刘再复盛赞李泽厚是“中国现代美学第一小提琴手”。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著名学者,李泽厚对许多人产生了“直接启示”。学者易中天曾直言:“学问可以有另一种做法,文章可以有另一种写法,人更可以有另一种活法。永远走自己道路的李泽厚,无意间成为我人生转型的灯塔。”  相似文献   
120.
郝佳雯 《收藏家》2022,(7):101-104
一、何为“八破图”所谓“八破图”,即使用工笔画的表现手法,用近乎写实的表现方式描绘各种古代文人雅士书房所常见的物品,如碑拓、书卷、信笺、扇面、古画、古钱等物的残破片段。画面中的物品或焦黄、或虫蛀、或折损、或残缺,这些物品经组合堆叠而形成的画面,即为“八破图”。因其残章断简往往带有被火焚烧过的焦痕,在民间又常被称作“锦灰堆”“集破”“八破”“集珍”“集锦”“集破”“什锦屏”“杂锦灰堆”“残画”“拾破画”“断简残编”“打翻字纸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