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陈园华 《神州》2020,(6):260-260
随着近几年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对齿轮的热处理要求越来越高,但齿轮热处理工序繁琐,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齿轮热处理变形,而齿轮热处理变形不仅会导致齿轮尺寸不精准,更影响齿轮的使用寿命。本文通过分析造成齿轮热处理变形的原因及控制因素,为降低齿轮热处理变形几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精准把握齿轮的尺寸大小。  相似文献   
12.
叶培(1910—2002),曾任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届、第五届常委会副主席,是一位学识渊博久负盛名的全国著名医学专家。他1910年8月生于广西融县(现为融水、融安二县)融乐镇桥头街(今属融水苗族自治县)一个著名的山主兼木材商之家,汉族,原籍广东五华县,系广东梅州曹井三十三世、五华岐岭黄沙屯十五世、广西融水三世叶氏后代。  相似文献   
13.
监测和控制博物馆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测量展厅和储藏区域的空气质量,另一种是在材料使用前对其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14.
吉喆 《华夏地理》2006,(12):122-137
自90年代初三亚走上滨海旅游之路后,以三级跳的方式完成了从崖州古城到度假天堂的转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开展世界遗产监测的背景 1982年,也就是在1978年第一批遗产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的第四年,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并讨论世界遗产地的监测问题。当时,世界遗产委员会希望了解缔约国保护管理世界遗产所采取的行动情况,并收集遗产地保护状况的最新信息。1983年,世界委员会会议决定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等咨询顾问机构来收集信息提供报告。于是,1984年IUCN提交了第一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状况报告;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准确预测货币需求状况,保障货币高效流通,积极推进辖区人民币流通状况监测网建设工作,巴里坤县支行在县辖首批设立了10个货币流通状况义务监测点,为准确了解、监测人民币流通状况信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云冈石窟第3窟是云冈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洞窟,在开凿过程中戛然而止。特殊的洞窟结构加上千年的自然风化催生了多种病害,其中后室顶板崩塌最为严重。为此,采用岩石测试、地质雷达和钻孔勘查等多种方法,查明了顶板岩石性质和破坏形式。在钢结构支护的前提下,利用环氧树脂裂隙注浆结合玻璃纤维锚杆牵拉的方法对顶板进行加固。对施工完成后121 d的裂隙、倾斜和应力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加固效果良好,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在遗址完整性保护与滑坡灾害预警方面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使用基于高精度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与远程遥测终端RTU的高精度变形监测预警系统,并结合无线通讯方式实现对遗址保护区陵墓边坡的安全监测。系统完成墓冢内部环境监测与滑坡方位的监测定位。并通过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方式将监测参数与警情信号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在管理软件平台上进行实时显示并提示安保人员及时出警。该系统可针对不同规模野外文物保护区和古墓群实现有效的滑坡监测与预警防范,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安徽萧县金寨遗址2016至2018年度考古发掘中出土了74例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人骨材料。本文对这批人骨材料的性别、年龄和相关现象进行鉴定、判断,认为金寨遗址居民死亡年龄段集中在壮年期。人骨材料中发现大汶口文化居民常见的人工拔牙和枕部变形现象,从人类骨骼考古视角为探讨大汶口文化向皖北地区的扩张提供了重要证据。与大汶口文化核心地区的遗址相比,金寨遗址古代居民拔牙率与枕部变形率偏低,这种式微或许说明大汶口文化在向皖北扩张过程中似乎受到不同文化或理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柏文 《旅游科学》2009,23(4):72-77
20多年来,旅游管理课程体系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但依然存在课程老化固化、缺乏对社会需求响应能力等问题。通过往届毕业生、网络、新业态和旅游组织机构等多端口的职业需求信息的监测与评估,在理论和技术上可以构建一个既能响应社会需求,又能满足学生个人兴趣,还能符合国家专业要求的“三位一体”的响应社会需求的旅游动态课程体系。通过该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加强现有专业对社会需求的响应能力,减少一些短周期新专业的应急性增设,从而节约教育资源、积累教育资本、避免学生同业竞争、缓解就业压力。基于以上理论和实证研究,云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未来至少可以增设美食与营养、旅游技术与工程两门课程以响应社会需求,并形成其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