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2008年秦汉史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者从不同领域对秦汉史进行了多层次的探讨。据不完全统计,共发表论文约830余篇,出版或重印的学术著作(包括论文集)40余部。举办了“汉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和“2008年秦汉史高层论坛”等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2.
吴元康 《安徽史学》2003,4(2):111-112
《孙中山全集》、《孙中山集外集》、《孙中山集外集补编》、《孙中山谱长编》等书都是孙中山研究常用的基本资料,勘校编纂均称精审,但在一些史料的时间判定方面,仍存在若干失误;亟待纠正。配方仅就所见四则作一勘误。  相似文献   
13.
大师的谦虚     
一个叫吴庚舜的青年写了一篇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论文,登门求教于钱钟书先生。钱先生给予了热心帮助,一字一句地斟酌修改。文章发表前,这位青年过意不去,非要钱先生一同署名。钱先生当然不肯答应。在青年人一再央求之下,钱先生勉强同意署上一个“郑辛禹”的笔名。  相似文献   
14.
丘处机对于全真教史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近30年来,随着道教及全真教日益受到学界重视,相关研究愈发深入,出版专著十几种,发表论文逾一百四五十篇,俨然形成专门的"丘学"。2007年,由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鲁东大学胶东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山东省栖霞市丘处机研究会承办的"丘处机与全真道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栖霞召开。  相似文献   
15.
2010年秦汉史研究继续取得进展,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600多篇。现将研究的基本情况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6.
邢卓 《文史精华》2013,(11):68-72
1979年6月中旬的一个午后,我在保定市图书馆翻阅文学期刊。当时我在保定师范学校读书进修,受刚刚开闸的文学大潮的影响,兴冲冲跻身“文学青年”之列,几番耕耘,也有三两篇作品发表。由于中华大地从冰雪严寒的十年浩劫中苏醒不久,压抑在人们心中的悲哀、愤懑、怨恨、憎恶之情借助着文学的力量喷发出来。我在1974年曾和两位知青好友以“王亚卓”名义,给反“师道尊严”的造反小将黄帅写批评信,被当作反面教材公布全国,遭到过沉重打击残酷迫害,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史志》2013,(17):315-315
<正>《黑龙江史志》学术刊是面向高等院校文科各类教学和研究人员、社会各界广大社科工作者,特别是史志鉴工作者探讨理论、发表论文、研究业务、交流经验、传播信息、增长知识的园地。《黑龙江史志》国际刊号:ISSN 1004—020X;国内刊号:CN23—1035/K,国内外公开发行,大16开。《黑龙江史志》是国家级二级,省级一级社科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史志》2013,(21):369-369
<正>《黑龙江史志》学术刊是面向高等院校文科各类教学和研究人员、社会各界广大社科工作者,特别是史志鉴工作者探讨理论、发表论文、研究业务、交流经验、传播信息、增长知识的园地。《黑龙江史志》国际刊号:ISSN1004—020X;国内刊号:CN23—1035/K,国内外公开发行,大16开。《黑龙江史志》是国家级二级,省级一级社科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机制币史》(英文)一文原刊发于《中央银行月刊》(1938年12月—1939年3月),后又以单行本形式作为《(西侨)中国货币研究会会刊》第五辑发表。再次发表时曾做了修改,加了一些注释。 此书作者E.KANN(名字常被译为阈恩,耿爱德应是其中文名)多年侨居中国,长期在金融界工作,对中国钱币富于收藏。他关注和收藏的重点是中国机制币,并有研究。《泉币》杂志曾发表其《吉林银币之错版》、《新疆省造光绪二钱》、《阴文吉字宣统二角》、《吉林戊申二角异版》、《民国二十四年中圆铜样》、《论民国二十五年之银币》…  相似文献   
20.
浅论良渚文化的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渚文化在浙江发现至今六十多年。六十多年来,专家们对良渚文化的研究已十分深入和广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已发表的研究材料看,对良渚文化的墓葬、丧葬制度,以玉器为代表的手工业,发达的水稻为主的农业的及宗教信仰的论述较多,而对建筑遗迹的研究甚少,其主要原因是建筑遗迹发现不多,材料比较零碎,很难全面论述该文化的建筑风貌。本文围绕该文化的村落和房屋建筑,水井和“窖藏”建筑以及礼仪和祭祀建筑作一简单论述,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