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妈祖的传说     
卫通 《福建旅游》2004,(11):18-19
常人怀胎十月,妈祖怀胎十四个月,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酉时,傍晚时分,天色已黑,伸手不见五抬,忽然一颗流星从天而降,光华夺目,照得湄洲屿,山海如火,岩石紫红,草木清晰可见,百姓无不惊奇,林家更是红光冲天,乡人以为失火,赶来救援,拥至林家,发现不但无火,反而异香氤氲,满屋红光如炬,陈氏正诞下一女,林氏一家与众人皆惊异不已,女婴诞生之后,异香氤氲,经月不散,妇婴满月不哭,林氏夫妇知应观音送神女之梦,甚为疼爱,名为林默!  相似文献   
72.
长期以来,古代东西方的交往一直是引人注目的课题,不少历史和考古工作在这方面倾注了许多心血。一些研究关注古代西方流人中国的货币,认为这是昔日东西方交流的可贵物证,从钱币的时代、发现的地点,可以提供很多可贵的线索。其中在中国发现的罗马金币一直是个被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3.
孙莉 《新疆钱币》2004,(3):58-62
萨珊货币是由公元3世纪在伊朗高原西部建立的萨珊王朝所发行的货币。这种货币是当时普遍流通的一种国际货币,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现。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也陆陆续续出土了这种货币,其出土数量之多,出土地点之广,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4.
姜宝莲  袁林 《新疆钱币》2004,(3):107-114
近年来,在西安及其周围发现了一批公元4-8世纪的外国金银币,其中包括波斯萨珊银币、东罗马拜占庭金币以及阿拉伯金币,这些金银币的发现对于中西化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就陕西出土的、散见于各报刊已发表的资料进行概述并就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75.
王亿钧 《新疆钱币》2004,(3):184-190
丝绸之路,以其历史年代之悠久,跨国路线之长远,政治经济情况之复杂,而称于世。它包涵了极其深厚的化底蕴,甚至带有某些神秘的色彩,吸引了国内外各方面的人士,其中有一批学对它进行长期的考察、研究、论,形成了“丝绸之路学”。“丝绸之路钱币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当深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6.
元代错金车马纹铜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世荣 《收藏家》2004,(12):55-57
湖南省石门县的一个文物爱好者在石门著名的风景区壶瓶山镇收集了一件奇怪的铜鼎。2003年11月,笔者应邀前往鉴定,发现这是一件罕见的稀世珍宝——元代错金车马纹铜鼎。该鼎平唇外折,两耳微外倾,扁圆腹,圆底,圆柱形三足。腹部三个半环形钮,三钮与三足分别成一直线,将整个器身分隔为三大块,三大块的图形相同。近口沿处饰浮雕式带状图形,正中浮雕马面。马面的两侧饰卷草状变形龙纹。下腹部饰错金车马纹二乘。车的正中立一伞形华盖,车内前后各坐一人。前一人手拉缰绳驾一马,  相似文献   
77.
过去,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中国古代和中古社会称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主要是为了证明"五种生产方式"理论对于中国的适用性,同时也是出于革命的需要,要给社会定性.从而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之说长期成为定论.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学者挑战传统的"五方式论",奴隶社会非人类历史必经阶段以及中国历史上不存在奴隶社会的观点已成众多学者的共识,但是中国有无封建社会(另一种说法是中国中古社会是否为"封建社会")的问题尚未解决.近来对此的讨论逐渐升温,表明学界日益发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8.
豫皖苏根据地早期抗币斌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杰 《中国钱币》2008,(1):53-59
2005年,笔者在鉴定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抗日战争时期货币时,意外发现20世纪50年代初期,拨自南京图书馆、南京市人民委员会的两枚1940年萧县发行,面值为伍角的“地方流通券”与“地方兑换券”和4枚1941年1月宿县二区发行的贰角伍分、伍角和壹元(2枚)“地方兑换券”。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文物卡片排列中,仅将萧县发行的伍角地方流通券归入抗日根据地货币类。但据史料记载,当时萧县、宿县均为豫皖苏根据地所属地区。抗日战争时期淮北抗日根据地豫皖苏边区的发展分前、后两个时期,即1938年底,创建豫皖苏根据地至1941年5月新四军第四师撤向津浦路东…  相似文献   
79.
戚明 《中国西藏》2008,(6):54-63
十三世纪藏传佛教艺术传入祖国内地,如仰覆莲花,一直延续到今天。一支以藏传佛教美术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的考察队伍历时两个月,对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四省十余个县市的藏传佛教美术遗迹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80.
毛国杰 《中原文物》2008,(3):103-104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河南省原阳县文物普查组新发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阳武毛氏新迁茔域碣记>石碣一通.该石碣的发现,为研究近500年的黄河变迁、地层变化、阳武毛氏的播迁等,都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现将发现情况与碣文介绍于后,并就有关问题与有识之士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