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 0 4年5月2 0日,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和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邀请在华进行学术调研的日本学者村岛英治教授作题为“日泰同盟与泰国华侨”的学术演讲,这是“华侨华人研究论坛”2 0 0 4年度系列讲座的第二场。村岛教授的演讲使用较少为学人所利用的泰文和中文的第一手文献,分四个时期论述从1 941年日泰同盟成立到1 945年太平洋战争结束的泰、日、华侨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日泰关系的演变对华侨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中,第一时期即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 942年中期,日泰走向全面合作,銮披汶政府对华侨推行强硬政策,华侨不得不支持南京的汪伪政府,难…  相似文献   
82.
中苏两国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外签订的第一个双边关系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反映了人民革命胜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建立了完全新型的关系,标志着中苏关系从此走向一个全面合作的历史时期。通过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苏联同中国国民党政府在1945年8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比较来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中苏双方在充分协商、积极对话的基础上产生的,所强调的不仅是同盟,更是互助与合作。  相似文献   
83.
“杀杨儆宋”:杨杏佛被刺问题中的一个误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大伟 《安徽史学》2004,(5):106-109
蒋介石为何暗杀杨杏佛,"杀杨儆宋"说曾长期流行,照此杨成了过渡的工具,成了用以警示并可替代的牺牲品.其实"杀杨"是必然的,此举并非针对宋庆龄,主要目的是要扼杀民权保障同盟,一举扫除专制道路上的障碍.况且动机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个人原因也很重要,即具体暗杀对象与被选个人的情况有关.在蒋介石眼里,杨是一大祸害,他曾不顾禁令如实报道苏区,现又为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到处营救政治犯,做了许多共产党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有如此"前因""后果"的考虑,民权保障同盟中最能干最起作用的杨杏佛自然便成了被暗杀的首选.杨杏佛被杀的动机和原因究竟如何,关系对他的评价能否如实到位.  相似文献   
84.
同盟困境与美日同盟--日本的同盟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盟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也是一个战争扩散的通道,同盟困境所显现的是同盟国间基于国家理性,围绕着利益、权力、地位等问题进行讨价还价的政策选择行为上的合作与冲突。本文以日美同盟的战后发展过程为主线,以美日政策互动为核心,考察了各个时期日本维系同盟政策行为的根源,并在同盟框架内对不同政策的相关性进行了部分梳理。  相似文献   
85.
李锐 《炎黄春秋》2008,(7):26-31
1957年发生的反右派斗争,是一场整肃知识分子的运动,也是一场整肃民主党派尤其民主同盟(其中多数是知识分子)的运动。毛泽东发动这一场斗争不是偶然的,有其深远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86.
从历史和客观的观点来看,二战末期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失败,减少了反法西斯阵线的损失,也避免了日本遭受更大的损失,其积极作用应该肯定。从正义的条件性来看,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可视为一种惩罚和矫正的正义,也符合战争的基本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87.
中共领导人与美国官方的早期接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健 《文史精华》2008,(6):4-10
民间外交开先河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落脚陕北.此前,中共驻莫斯科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反法西斯人民统一战线的精神,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全国各党各派和各界同胞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88.
在三国里,"义"是高于一切的行为准则,也是一种神奇的万能关系:它能让完全不同的男人联合起来,割头换颈,抛洒热血,结成无坚不摧的生死同盟。吴宇森在他的浪漫主义史诗里,为"义"寻找到了一个更为现代的表达方式,叫"团结"。  相似文献   
89.
罗敏 《近代史研究》2002,5(1):78-118
战后中国国民党对越党派工作先后经历了以“越南亲华党派”、“越南独立同盟”、“保大”为工作重心的三个阶段。通过对战后中国国民党对越党派工作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从扶植对象的选择上看,意识形态并未成为其抉择取舍的“一元”标准。随着越南内部情势、中国国内和整个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与国力、越南内部各党派的实力,以及法方对越政策的演变,均成为中方研商对越方针时所考量的重要因素。从工作方式上看,战后中国国民党对越党派工作以道义声援和暗中策动越南内部各党派合作为主。拒绝实力援越。从实施效果看,中方对越方针落在纸面上的颇为全面周到,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则大打折扣。之所以如此,有时是因越南局势瞬息万变而主动放弃,但更多情形则是因方针本身的内在矛盾、对越工作机构之间的相互掣肘和国内国共争斗的日趋激烈等因素而无从、无力实施。  相似文献   
90.
论盛世才政权与苏联同盟关系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盛世才政权与苏联的关系是民国时期中苏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而又缺乏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就其中一个方面──盛世才与苏联结盟的原因作一初探,笔者认为盛苏同盟是建立在盛苏相互利用、相互需要的基础上的,即盛世才为击败政治、军事对手,巩固自己在新疆的统治地位,需要取得、利用苏联的援助,苏联为维护其中亚地区的社会稳定、远东安全,并谋求在新疆的权益,也需要利用、扶植盛世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