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永陵棺床东西南三面有名的浮雕“二十四伎乐”,其中乐伎22名、舞伎2名。其身之服饰非常写实,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唐五代妇女服饰的特征。众伎乐身穿圆襟上衣,长裙。裙带束扎成花样,飘垂于前。袖系于臂,袖口极宽大。臂间加束做成如意水云纹裥褶,前端翻飞。棺床南面的舞伎和乐伎的服饰比其他人更为华丽,头冠也更加讲究。整部石刻伎乐虽为静止状态,但却风采尽现,神韵毕露,表现出一种演奏过程中动态的美及鲜活的生命韵律,无愧于千载艺术绝笔。  相似文献   
52.
林松 《福建旅游》2004,(11):47-48
某报曾刊登一篇题为“酒店不办丧宴引起投诉”的文章。文章反映:刘女士82岁的公公去逝,按照当地民俗,80多岁老人的去逝属“喜宴”,全家人高高兴兴为老人办好后事。老人火化后,家人和亲朋好友来到酒店吃饭。可是臂带黑纱他们刚一进门,服务员便说:“我们酒店只办喜宴不办丧宴”。刘女士向服务员解释我们办的是“喜丧”,  相似文献   
53.
沉淀于藏文化中的苯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教是流传于藏族地区的古老宗教,是古代藏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属象雄文化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农奴制吐蕃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苯教分为原始苯教和系统苯教两部分。原始苯教是古代青藏高原各民族信奉的一种原始宗教,因其特征同萨满教有某些相同之  相似文献   
54.
李林 《陕西史志》2000,(3):46-47
最近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陕西省志·水利志》,其主要内容除突出反映了陕西水利的主要特色、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外,在编纂中有关理论观点、指导思想、体例体裁和内容等方面,都有可资借鉴之处,现就有关问题供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研究评论。  相似文献   
55.
颜军 《近代史研究》2000,(1):154-174
对清代思想史的研究是贯穿胡适一生的一个学术主题。胡适认为,清代思想的发展是中国艺复兴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体现了科学和理性的倾向。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对清代的反玄学运动、考据学和新理学进行了阐释。在对费经虞、费密、颜元、程廷祚、戴震等人的研究中,胡适形成了他治清代思想史的规模,并对反玄学运动的贡献,考据学的起源、内涵,新理学的传承、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胡适对清代思想史的研究,是其学术研究的又一个范例,鲜明地体现了他的治学特点,反映了他对中国化发展的认识和希望。虽然未及系统成书,但基本展示了他对中国近世思想史的看法。  相似文献   
56.
中国是一个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产生和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货币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史;中国历代货币演变也展示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它记述着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历代王朝经济的盛衰强弱;中国历代货币又是我国文字书法艺术嬗变历史的载体,展现着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独具风格、辉煌灿烂的货币艺术文化。 《中国历代货币》图册,汇集上自先秦,下至当代的金、银、铜币和纸钞数千种,编排有序,洋洋大观,印制精美,赏心悦目,犹如一部绚丽多彩的编年史。该图册于1982年出版问世后…  相似文献   
57.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一书,力图“如实地反映历史发展的真实过程,并作出合乎实际的评估”。笔者认为,这种精神是很可贵的,而且该书基本上也能做到“如实”。但是笔者发现,该书下卷中尚有若干史实不确,似应辨正。  相似文献   
58.
龙门石窟的古阳洞,是北魏孝帝迁都洛阳以后兴建的第一个大窟,聚集着北魏王公大臣造像之遗迹。《洛阳伽蓝记》一书反映了北魏洛阳城内佛寺的盛况,记载着北魏皇亲国戚及百官大兴土木、营建寺塔之事实。这些耗资巨大、工程宏伟而又壮观的寺塔及石窟造像,使洛阳城成为当时佛教圣地和道场,在中国佛教史、化史及美术发展史上都是无与伦比的。本试图通过孝帝、北海王元详在城内造寺和在龙门开山造像的典型材料,反映北魏迁洛之初佛教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宣武帝、孝明帝及灵太后时期的佛教状况将另叙述。  相似文献   
59.
魏晋薄葬论     
沙忠平 《文博》2001,(3):30-34
伴随着史前原始风俗习惯而产生的丧葬习俗,在进入阶级社会后,便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围绕死者而展开的各种丧葬活动,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又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诸多方面,构成了中国古代博大深邃的丧葬文化的内涵。与“举凡生之所用之器,皆为死后从葬之物”的秦汉时期的葬制相比,持续其后的魏晋时期的葬制则显得较为俭薄,给人以革古鼎新之感。  相似文献   
60.
娄国忠 《文史博览》2005,(10):55-56
“十字令”一般指以数字一至十开头,组成十句为一组的一种小令。也有第一句一个字,第二句两个字……第十句十个字,类似“宝塔”的“十字令”,因其结构严谨,内容和谐,且含义通俗易懂,因而其现实意义也能得到完美的表现,特别是经过一些文人们的精心雕琢后,更把各个时代的人物形象或社会现实反映得淋漓尽致。一些趣味横生而又读来顺口的“十字令”,淋漓尽致地表达人物特定的神态,反映某种社会现象,含有幽默讽刺的教育意义,在广大群众中流传极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