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2006年8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京大学历史系等单位联合对位于南阳市蒲山镇李才村邢庄的古墓群进行发掘。发掘墓葬13座,出土器物很少,以陶器为主,年代为汉、宋时期。  相似文献   
142.
基于对今雷台内汉墓封土情况的考察以及清代武威人段永恩有关灵钧台诗文的研究,本文认为铜奔马的出土地武威雷台最初应只是台下几座汉代砖室墓的封土。至后世,或于不知情的情况下,此墓封土又被重新加筑,从而形成今日所见之高台。后因其上供奉道教神仙雷祖而被称作“雷台”。作为一座汉代墓葬封土,雷台与张茂所筑灵钧台没有任何联系。因此,雷台不是前凉张茂所筑的灵钧台。  相似文献   
143.
宋涛 《世界》2013,(7):162-165
非承载车身在公路上带来的路感也更纯粹直接,贪图享受的人往往不容易接受这种内外兼修的硬派越野车,驾驶柴油版享御,确实需要一种垂涎荒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4.
本文主要针对龙门古阳洞杨大眼龛龛楣进行讨论,讨论内容涉及龛楣被破坏的时间及历史背景;龛楣中部"双龙缠须弥山"图像是依据《龙王兄弟经》雕凿,主要借经文中降伏双龙的"目犍连"来暗喻杨大眼本人战功显赫;文殊、普贤组合造像是唐代最为流行的题材之一,杨大眼龛楣中部的"文殊骑狮、普贤骑象"组合图像则是目前现存时代最早的,为这一组合题材在后世的兴盛开创了先河。  相似文献   
145.
陈昊雯 《江汉考古》2023,(4):112-121
考古学意义上的“汉文化”既具有大一统的时代特征,又存在鲜明的地域差异。本文以南阳、襄阳地区的汉墓为例,讨论汉文化从中央到地方的传播模式,认为汉文化存在梯级传播,即从都城传播至各区域核心地区,经过与当地文化的整合后再扩散至区域内的一般地区,都城与一般地区之间不一定发生直接联系。同时,汉代思想观念上的隔空传播可能也是中央到地方实现文化统一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6.
刘松林 《文博》2023,(4):54-62
本文根据考古材料将汉墓出土的镶棺铜璧形饰分为两类。第一类铜璧形饰孔径较大,年代为西汉至东汉初,分布较广,其性质与镶棺头挡玉璧相似,意旨是引导墓主人灵魂升天;第二类铜璧形饰孔径较小,年代为东汉中晚期,主要分布于重庆巫山一带,是巫山工匠在第一类铜璧形饰基础上改造创新而形成的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圆形铜牌饰,其性质有引魂升天之意,亦有表现仙境场景。随着东汉墓葬结构及用玉方式的转变,第一类铜璧形饰衰退与消亡,出现了更多装饰于棺头挡悬璧图、十字双弦穿璧图、龙穿璧图。  相似文献   
147.
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墓葬中大量出土各种类型的联体陶器,被普遍认为是当地考古学文化的特色。这些联体陶器的分布、形制、共出陶器和墓葬背景呈现如下特点:它们在岭南地区呈现以秦汉郡治为中心的多点辐射式分布,数量和类型呈现"故王都—郡治—一般县城"的层级落差,近海较内地数量多、类型丰富;在发展脉络上,从多种类型到比较单一的五联罐再到急骤消失;联体陶器应该是一种南越国时期在外地工艺冲击下出现的本土化产品,与"边地半月形地带"和环地中海地区的kernos/pseudokernos可能存在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48.
余国江 《东南文化》2018,(6):64-64,65-68
双山汉墓即甘泉一号墓、二号墓,是扬州地区发现的两座东汉时期高等级墓葬。关于其墓主身份,学界有不同看法:一号墓墓主,或认为是广陵王刘荆家族中的某个成员,或认为是刘荆的王后;二号墓墓主,或认为是刘荆,或认为是东汉晚期的某一代广陵王。通过对两墓形制、器物的比对,可以确认这是两座东汉早期广陵王侯之墓;再结合文献记载和墓葬形制的细微区别来推测,一号墓、二号墓墓主分别应该是广陵侯刘元寿、广陵王刘荆与王后。  相似文献   
149.
彭州历史悠久,开发较早。古蜀先民在这块肥美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立国兴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明。到了汉代,当地经济发展到一个极盛时期,被誉为“蜀汉名区”,“蜀中膏腴之地”,“英灵秀出之乡”。该地汉墓中的画像砖,则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具体而生动地描绘了汉代人的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经济、化艺术和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的内涵,显示了当地生产力和化的发展水平,是一部没有字记载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50.
天水放马滩战国、秦、汉墓群的发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甘肃省考古事业的突出成就。特别是其中一座战国秦墓(M1),出士了460枚竹简和7幅木板地图,其丰富的化内涵和重大学术价值,令博界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