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铜器的产地问题迄今未有定论。本文对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15件铜器进行了成分分析,结合以往发表的数据开展微量元素和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三星堆祭祀坑中本地式和外来式铜器使用了相同类型的原料,且其所用原料与成都平原本土原料类型完全不同,而与殷墟、汉中、新干等铜器群所用原料关联密切,由此可知,至少部分祭祀坑铜器的原料是外来的。此外,祭祀坑中还发现非三星堆特征的铜尊,其圈足上有疑似铸造的三星堆特色的圆孔,暗示有“定制产品”的可能性。三星堆祭祀坑铜器的来源应十分复杂,可能包括殷墟、长江中下游以及三星堆本土等地点。铜器的风格、技术、原料、器用制度在不同层面实现了极为复杂的流动,这同时映射出晚商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的资源流通和文化互动网络。  相似文献   
32.
刘芳芳 《南方文物》2022,(1):240-246
刘贺墓出土漆器是西汉中期漆器的典型代表。墓中随葬妆奁体现了西汉中期漆器手工业所取得的高度成就。出土的一部分漆器确为山东昌邑国所制,另一部分漆器来源并不单一。通过对比研究,笔者认为刘贺墓出土的有些漆器可能产自刘胥广陵国的官营作坊,至少其制作工艺、装饰风格、装饰纹样皆受到了广陵漆艺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34.
楚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物产富饶、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的大国。它不但是春秋五霸之一,而且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到战国晚期楚的疆域,东临海滨至今江苏、山东西南部,西至今陕西西南部,南至今湖南,北至今河南南部。几占当时“天下之半”,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南方。  相似文献   
35.
正糖、糖、糖加面粉加牛奶,一千种组合,就有一千种甜品,甜品代表的不光是美食,还有一种家的幸福。你愿意回归厨房,和重要的人一起分享烘焙乐趣吗?  相似文献   
36.
小筑 《世界遗产》2014,(10):46-49
<正>"露华洗出通身白,沉水熏成换骨香。"这句诗中透露了茉莉花茶的加工过程非常复杂。茉莉花茶是由茉莉花和茶两种原料加工而成的,通过鲜花吐香、茶坯吸香,一吐一吸,使茶味与花香融和无间,正所谓:"茶引花香,增益茶味;花促茶香,相得益彰。"延续千年的传统技艺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福州茉莉花茶经历了焙团茶、点茶、泡茶三个阶段,许多史料都记载了福州茉莉花采摘、制作、品赏的过程。南宋的施岳《步月·茉莉》有"玩芳味、春焙旋熏,贮韵、水沉频"的  相似文献   
37.
本文通过对陶奔马的修复复原工作,进一步贯彻了文物修复“陈列研究修复处理方法”,既不影响“修旧如旧”的原则。又顾全了陈列展览的需求。这种方法在西部地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修复手段,既经济又实惠。可以在中小型博物馆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8.
山珍海味,是产自山野和海洋的名贵珍稀食品,是食物中的精品,如熊掌、燕窝、鱼翅、海参等,在古人食谱上常充主角。据说,山珍海味可以分为上八珍、中八珍和下八珍。上八珍:猩唇、驼峰、猴头、熊掌、  相似文献   
39.
历史时期武陵山区丹砂产地的分布经历了由产地不具体,到产区形成、迅速扩展及小有扩展的历史过程;产区数量从有明确记载的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的1州,到唐宋增至7州,至元明清再增为8州;产区中心从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朝的今渝东南,至唐宋转移到今湘西地区再到明清又转移至今黔东北地区。武陵山区丹砂产地分布的历史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本区丹砂生产的历史进程。丹砂产地分布变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丹砂资源的主导,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和商贸,以及丹砂勘探和开采技术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40.
本文采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测定四个主要的唐三彩窑遗址(河南黄冶窑、陕西铜川黄堡窑、长安礼泉坊窑、河北邢窑)以及墓葬、建筑遗址出土唐三彩胎的元素组成,分辨了不同产地唐三彩胎的元素组成差别。而且,本文综合考古资料、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结果,将唐三彩在盛唐时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大约以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为界。前一阶段的唐三彩属于白胎类型,制作中心集中在洛阳地区,唐三彩器主要由黄冶窑制造,大型唐三彩俑由洛阳地区(包括黄冶附近)未被发现的窑场制作。后一阶段唐三彩的制作中心向长安地区转移,该中心的重要产品是红胎唐三彩,同时可能采用外来的原料制作白胎唐三彩,洛阳地区作为唐三彩的另一个制作中心同时存在。进而论证唐三彩器和唐三彩俑存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