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比较存世的两种明代大统日,可确定其多数为普通民用日,另一部分应属亲王用,即王。明代颁赐王制度可以从王之意义、颁方式、王使用者身份三个方面进行审视。明代颁赐王制度之建立,当基于洪武封藩之政治理念。王使用者,最初定位为亲藩阶层。颁赐王之意义,可由《大统注制度体现,它进一步区分选择活动等级,强化了统治秩序,给予亲藩阶层极高的待遇。明廷颁赐王,设有专门的王国受礼仪、使节之制。洪武以后,明廷推行削藩政策,亲藩地位日益走低,相关政策渐次出现调整:王规格相对降低,颁赐方式有所简化,王使用阶层扩大。  相似文献   
12.
乾卦六龙态的天文含义研究--《左传》"龙纪"历法钩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传》昭公四年的“龙纪”,是上古以苍龙星为象的太阳的记载。这个苍龙星星象在《易经》乾卦六爻爻辞中有形象的描述,根据寅月“见龙”、午月“跃龙”等记载,可知其观测年代当在夏代以前。这种借龙“以喻天之阳气”的龙纪法流传至先秦秦汉,或称“易”、“气”;或称“律”、“甲”。它以天干记日,十日为旬,六旬为甲,六甲为岁,一岁360日;并通过不记在日序之内的56日的过年日使年长度略等于回归年长度,从而形成了原始社会晚期一部较实用的法。  相似文献   
13.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第一册的<孔子诗论>部分三处提到<樛木>一诗的主旨为"时".关于其意义,本文联系到<诗经>此篇进行了探讨.<樛木>诗的"福履"二字盖读若"蔑(伐)",意指贵族受到关于其经及功绩的考察与肯定.简文的"时"字应当理解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广泛流行的时遇、机遇的概念.<孔子诗论>的相关简文与<诗·樛木>篇的相互印证,对于阐释楚竹书和<诗经>相关文义都是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忠林 《江汉考古》2023,(2):100-105
已公布的胡家草场汉墓竹简《日至》有节气干支48条。以前同类材料去掉重复后,与之合计共为54条。经过合分析,52条与颛顼所排一致,剩余2条不符,但亦可得到合理解释,由此说明汉初法的节气是依据颛顼推排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朔闰却与颛顼不侔,表明汉初法的气与朔并不齐同。另外,《日至》简中每年的节气干支只有分至和四立,说明这“八节”较为重要,这也是《吕氏春秋》十二纪中没有出现二十四节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从西周到春秋,“丁亥”一词逐渐由记录时间的实际用转变为吉语,造成这一转变的原因,是在青铜器由铭记重大事件的宗家重器转变为大众器物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忽略了干支记载时间的作用,而转为追求它的吉祥寓意,代表强盛、壮大的“丁”与代表收获、丰收的“亥”组合成的“丁亥”,成为繁荣昌盛的代名词和周人的偏好.  相似文献   
16.
故宫藏敦煌己巳年樊定延酒破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敦煌己巳年酒破,反映出归义军衙门制度和当地风俗,特别是敦煌与達怛的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7.
晚明清初是中国史上一个动荡时代,尤其在思想上探求真知的科学思想逐渐兴起,入华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与中国知识阶层的传统观念产生了直接的正面冲突,清初关于改订法的论争是中西文化冲突的集中表现,在这一论争中守旧派以捍卫“礼法圣教”为借口制造了中国天文算史上少有的酷烈冤狱。虽然康熙平反冤狱,可保守派却依然占据着道德上的制高点,知识精英没有能够真正冲破礼教的桎梏,最终中西文化上的尖锐冲突使中国丧失了汲取西方有益文明成果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晚明清初是中国史上一个动荡时代,尤其在思想上探求真知的科学思想逐渐兴起,入华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与中国知识阶层的传统观念产生了直接的正面冲突,清初关于改订法的论争是中西文化冲突的集中表现,在这一论争中守旧派以捍卫"礼法圣教"为借口制造了中国天文算史上少有的酷烈冤狱。虽然康熙平反冤狱,可保守派却依然占据着道德上的制高点,知识精英没有能够真正冲破礼教的桎梏,最终中西文化上的尖锐冲突使中国丧失了汲取西方有益文明成果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张宗品 《文献》2022,(3):7-25
六朝隋唐时期通行的《史记》文本多为八十卷的集解本,而现存有宋以降集解本《史记》俱为一百三十卷,八十卷本面貌遂不可知。梳理日本尊经阁文库本《经史》所载《史记目录》的文献信息,可初步复原八十卷本及其衍生文本的篇卷分合情况。通过将《史记目录》与现存敦煌本、日藏古写本和索隐本及正义本《史记》篇卷的比勘,基本可以确定目录所载八十卷集解本《史记》篇卷的相关信息并非出于后人的伪作。系统考察《史记》传本卷帙变迁的史进程,将有助于理解现存《史记》古写本存佚因由以及纸简替兴和写刻演变之际,物质载体对文献面貌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27年之后,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彻底结束阴阳并行的二元格局,强制推行国。国运动手段过激,对旧作为民俗的价值和惯性作用均估计不足。与官方政策适相对照的是,在1945年国民党政要陈果夫编制出版的《中华民国生活》一书中,我们却发现了他对国运动的失衡进行了有意识地纠偏补弊。而且,透过这本日,陈氏重建基层宗法社会及其礼制的政治理念也得以具体揭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