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51.
明代的河南、山西、京畿以及南直的凤阳、淮安等地,农田水利状况滞后,导致时人形成北方水旱听命于天、水利意识淡薄的意象。为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振兴北方农业经济,明中后期,某些官员提出了利用南方水利技术,招募南人教习,甚至迁移南人定居的主张;有的还对当地的水利资源进行了实质性开发和利用,取得了局部成效。但是,由于历史时期北方水利利用传统的相对断裂,作为国家权力实施主体的地方政府在水利事业中的引导、组织和督促职能未能持续发挥等复杂因素的作用,北方地区水利整体落后状况并未发生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52.
襄樊"穿天节"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汉华 《民俗研究》2005,(1):238-240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诗经·周南·汉广》)对此诗,古今学者如朱熹、王应麟,特别是闻一多等人推崇备至,认为他是楚文化的先声,南北文化的最早结晶。就是此诗人神恋爱的故事背景所蕴涵的民俗文化,竟然催生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穿天节”。穿天节是襄樊古代特有的传统节日。宋庄季裕《鸡肋篇》说:“襄阳  相似文献   
53.
云冈石窟作为北魏修建的第一座大型石窟,其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形象的出现与北魏塑造正统性的传统有关。文章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出发,结合这一时期佛教的发展面貌,推断云冈石窟中二佛并坐像的出现与北魏文成帝有关,这一造像形式在当时具有证明政权和帝位正统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54.
本文是想通过展示清初士人和帝王对"文一质"关系的理解上由分歧走向趋同的过程,重新探讨知识阶层与帝王在鼎革之际如何重构他们之间的关系."文质之辩"在中国文化史的脉络里有很长的诠释历史,在明末清初的鼎革时期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首先,清初满人作为异族入主中原承继大统,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进而在思想与社会层面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也改变了清初士人对"文一质"关系的传统理解.其次,汉人以南北区域和族群来界分文明与野蛮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满人"大一统"理念的挑战和修正.第三,清初帝王和士林对奢靡还是质朴生活的选择也是在"文质"关系的理解上加以展开的,对明季生活方式持有共同的批评态度导致士人与帝王均对质朴生活加以推重,但在方向上有所区别,士人企图在基层社会恢复礼治的秩序,帝王则把抑制奢靡、崇尚质朴看作是统治权谋的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55.
张绍冬  高文宏 《沧桑》2012,(3):25-27
唐型文化,是20世纪以来,随着"唐宋变革"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引起各国研究者的关注后,学术界从文化史的角度,在吸收中外"唐宋变革"理论的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史进行重新分期后提出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56.
1911年春,毛泽东随老师贺岚来到省城长沙,先在湘乡驻省中学读了半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当了半年兵。在南北和谈、孙中山让权于袁世凯后,他以为革命已经过去,于是决定脱离军队,回长沙继续读书。1912年春,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刚刚创办的湖南全省公立高等中学校(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其国文教员柳潜爱才心切,有意栽培,便借给他一部《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共116卷。读后,毛泽东感到收获极大,认为在校读书还不如自学。半年之后,由于他不满学校刻板的校规,且该校有限的课程也远远满足不了他的求知欲望,于是他毅然从学校退学,寄居新安巷的湘乡会馆,每天步行三里去浏阳门外定王台湖南图书馆自学。  相似文献   
57.
正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古代贵州以纸或绢为载体的笔墨真迹,绝大多数都产生于清代。清代中前期,"文字狱"盛行,引发了考据学的兴起,学者们把注意力放在了那些按古人字迹来镌刻的碑石上,掀起了一股觅寻碑刻和摩崖的风气,开启了碑学之风。清代中叶以后,理论家兼书法家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和包世臣的《艺舟双楫》,成  相似文献   
58.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南北战争并形成对峙的局面,在这些对峙中,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共同现象:北方异族入侵后难以继续南下,南方多次北伐无一成功,最终的结果都是在沿淮河——秦岭一线形成对峙。这些现象的形成,与地理、骑兵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以及民族融合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9.
博尔塔拉河是青色草原的魂 博尔塔拉,被称作是"青灰色的草原"。这地方一听就觉得驼铃响,这地方一唱就觉得草原那么广,这地方一想就闻到了奶茶香,这地方一念就觉得故乡路长长。 博尔塔拉河,发源于别格怎山和阿拉套山汇合处的空郭罗鄂博山的艾生达坂。这里,雪峰环绕,发育其间的大小山溪像一把梳齿从一个个山谷里流淌出。  相似文献   
60.
秋阳 《贵阳文史》2011,(6):36-41
拒签对德和约改变“弱国”地位 徐世昌既重视国内的和平统一,又关注国家的对外关系。他之所以主张和平统一,目的就是要各派消除隔阂,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一方面组织南北和谈,一方面将一份《对德、奥宣战咨请同意案》,提请国会通过,使中国成为协约国的成员,从而取得参加国际活动的资格。也就是说,实现国内和平统一和在国际上争得地位,是徐世昌想要办的两件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