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塔儿坡秦国墓地是一处在战国晚期至秦代形成的国人墓地,墓地内至少埋葬三支秦人族群及其家族与外来移民。其墓葬布局反映了不同族属的秦人与外来移民以个人、个体家庭或小型家族共葬于同一区组之内的地缘性墓地结构与社会组织形态。导致地缘性墓地结构形成的原因与秦国实行的什伍之制与析户政策相关。统治者将不同族属的人群分散编制于乡里等地域组织内,使同宗异地异里而居而葬,进而淡化血缘关系,以达到削弱宗族势力之目的,这与战国中期以后秦国社会剧烈变革的大趋势相吻合。  相似文献   
92.
萧启庆 《历史研究》2005,(1):119-141
师生关系为元代“多族士人圈”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由元初的汉族士人为师,蒙古、色目人为生,发展至出现蒙古人、色目人为师,汉族士人为生的变化,反映出汉文化传播的进展。其间所展示的超越族群藩篱的师生情谊,构成多族士人网络的基础。师生情谊在传播斯文、“用夏变夷”中发挥一定作用。虽然元代各族始终未能高度统合而达致长治久安,但其症结在于政治,而不在于社会与文化。  相似文献   
93.
“土生葡人”是澳门独有的词汇,葡文的“土生葡人”,是指“澳门人”或“本地人”。“土生葡人”作为澳门居民中一个很特别的族群,人数不多,但他们在澳门的政治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享有一定的地位并有着其他族群无法替代的作用。澳门土生葡人是自16世纪中期澳门开埠以来,澳葡融合,东西交汇400多年历史的产物,是一部活生生的澳门史。可以说“土生葡人”己完全具备一个民族所应当具备的各项特征,虽然澳门土生葡人大多尚无中国国籍,能否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尚需时日,但这应该是富有意义、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94.
义民是台湾客家的核心信仰,其中又以新竹县新埔镇的枋寮义民庙影响力最大。本重新思考台湾汉学人类学的重要理论“祭祀圈”,以十五大庄的形成史及其传播为素材,说明这一信仰过程中所包含的族群与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9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东南亚各国和各地区先后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建设民族国家和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东南亚华侨社会在二战后也逐步转变为华人社会,并且成为东南亚地区多元族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亚华人社会在二战后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早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个别国家或局部地区华人政治和社会地位变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将二战后东南亚华人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系统地考察和分析其社会地位的演变与发展,相对而言则显得较为薄弱。由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庄国土教授主持完成的《二战以后东南亚华族社会地位的变化》(以下简称《变化》)一书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96.
华人移居美国始于19世纪30年代,初期移居美国的华人主要来自中国的广东。1965年美国修改移民法后,移居美国的华人数量迅速增加。新移民的到来改变了美国华人社会以粤侨为主的状况,并导致了传统华人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97.
本文对牙买加华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了历史的概览。作者对有关牙买加华人的外文研究状况进行了评述 ,试图利用至今尚无人利用的牙买加发行的华文报纸对当地华人的历史进行梳理 ,描述了 1 0 0多年来牙买加华人社区的的起源、适应、融合与身份认同变化的过程 ,特别对华人的组织、华人的经济社会活动及其参政态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 ,华人在牙买加经历了从农业工人到商人的转变 ,他们依靠自己的组织———中华会馆在逆境中谋生存、求发展。一些社团领袖以特有的敏感积极投身于当地的政治活动。华人与当地社会的融合过程在牙买加独立时期已经接近完成。  相似文献   
98.
99.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外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关系可分为两个阶段。在新中国建立后,华侨科学家纷纷回国献身科技事业,贡献卓著;海外华商回国设厂和捐资办学一度非常踊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和国家正确侨务政策引导下,华侨华人掀起支持祖籍国改革开放的热湖。他们大规模来华投资,继续支持科技事业,大力兴办公益事业,积极推动中国统一大业。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关系史,是国史和侨史不可忽视的内容,其对于制定侨务政策、利用和保护侨务资源、推动祖国完全统一乃至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回顾1949年以来我国华侨华人学术研究事业的历程,大约都会提到1981年岁末华侨历史研究座谈会的召开和华侨历史学会(后易名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下简称“侨史学会”)的成立。侨史学会的成立是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产物,它结束了华侨华人学术研究事业1949—1979年间的停滞状态,开启了中国华侨华人学术研究事业的新起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