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大众考古》2020,(3):F0002-F0002
《大众考古》作为面向社会大众兼具专业权威的科学普及性文化期刊,坚持以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兼具的用稿原则,旨在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认知有关人类文化及文明,特别是中华文化及文明的创造与发展历程、人类认识自我文化及文明的科学方法和探索路径、人类对既有文化及文明成就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精神的价值,以唤起全民对文化遗产及传统文明的理解、尊重、保护、传承、发展意识,达到激发人文热情、感受文化恩惠、敬畏历史创造、重温古典之美、领略科学魅力,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扩大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02.
潘怡 《旅游纵览》2023,(20):182-184
乡村振兴是我国推动农村地区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其中旅游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将基于文献综述,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旅游经济发展意义,结合相关案例,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旅游经济发展路径,包括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红色旅游等多个方面,并对旅游经济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03.
从乡村性视角出发,构建乡村旅游吸引力构成路径分析框架,运用fsQCA对海南省26个乡村旅游地进行组态分析,探讨乡村旅游吸引力构成的不同路径和内在逻辑。研究发现:(1)基于乡村性视角构建出包含舒缓、归真、新奇、避离、现代5个乡村吸引要素和18个二级乡村性要素指标的分析框架。(2)单一要素均不构成乡村旅游吸引力的必要条件,要素间通过组合形成3种乡村旅游吸引力构成路径,分别为景区度假休闲型、民宿餐饮依附型和美丽乡村禀赋型。(3)舒缓、归真要素组合和新奇、避离要素组合可与现代要素通过等效替代方式构成乡村旅游吸引力。(4)景区度假休闲型和美丽乡村禀赋型原始覆盖度较高,说明乡村较多以这两种要素组合形式营造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504.
桂东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在红色旅游发展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逐渐发展为桂东南旅游业的主要品牌。目前,桂东南地区的红色旅游在资源探究、开发、整合以及具体表现形式和景点软硬件设施方面陷入发展困境。桂东南红色旅游发展只有以地方红色资源整合与系统性开发为前提、解决景点软硬件设施为基点,树立独特红色品牌,才能稳步提升红色旅游质量,带动地方经济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505.
方志馆作为存史育人的重要场所,能够通过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宣扬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实践能力等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充分开发方志馆的育人功能,方志馆在加强基础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还要创新与中小学有效衔接的方式,联合开发设计针对青少年的地情课堂、通俗读物等,主动融入学校教育体系,成为新的育人载体。  相似文献   
506.
杨絮飞 《旅游纵览》2023,(20):162-164
随着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成为旅游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专利导航为基础,通过分析旅游产业领域的专利信息,探讨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径和趋势,以期为决策者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7.
张睿 《旅游纵览》2023,(17):4-6
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一环,乡村地区依托乡村旅游产业不仅能够改善当地生态、人文环境,还能够给当地居民带来额外经济收入,从而间接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目前,中国旅游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乡村旅游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这种情况,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索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可以为各地区的乡村旅游项目注入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508.
刘灿永 《神州》2020,(1):155-155
教育是一个国家十分重要的课题,九年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之间的高中考试招生制度(以下简称中考)也吸引了政界很大的关注。中考改革意味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与进步,但是,我国的中考改革在从上至下的实行过程中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陷入了各种现实困境中,我国不同地区的教育体制也有所不同,在改革过程中的进程与效果也不尽相同。我们将如何改变现今的困境?如何既能发展教育体制,又能改善当前困境成为了热烈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9.
<正>清季以来,政治、学术、文化、思想诸领域出现了规模空前的新旧对峙。新学对旧学的挑战激起旧学各方的应对,接连不断的以“新”或“现代”为名的各种学术文化运动,又加剧了新旧之间的紧张。就历史学而言,早在1902年梁启超的《新史学》已举起“史界革命”的大旗,至1933年朱谦之创办《现代史学》杂志,仍声称“对于过去的史学也不惜取批判的态度”。((1))更有甚者,讽刺旧史家“妄自倨傲,旁若无人,对于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之鼓吹,与文化史家之新运动,均充耳不闻,熟视无睹,旧的观念仍牢不可破;但现在已完全暴露其落后性,而不为时代所容,甚至有危及史学本身存在之虞”。((2))这种新旧对抗视角下的学术观察与叙述,虽也道出了事实的一个面相,却可能忽略了近代与传统之间至关紧要的关联。传统确曾一度“零落成泥碾作尘”,但它没有消亡,而是以一种强大的惯性形塑了近代。如福柯所言,传统让我们可以“毫不间断地追溯着对起源的永无止境的确定”。((3))那么,传统是如何进入近代史学的?在中国近代史学的萌发与成长中,传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何以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