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51.
2008年4月18日至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编辑部与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联合举办的“近代以来的战争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国内21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9名专家学者及相关研究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452.
陈力 《炎黄春秋》2008,(10):58-6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如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怎样起步?这是面临的首要问题。1980年12月10日我写了篇《试论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多种经营管理办法》,因题目长达19个字,其核心内容是按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分类管理,抓大放小,被简称“抓大放小”、“分类管理”,亦被简称为“一个建议”。这份建议被当时的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发改委主任马洪所赞同和采纳。现回忆之,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相似文献   
453.
2008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30周年,南京市志办与南京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改革开放30年——南京历史上的今天》广播专题节目,于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每天播出。  相似文献   
454.
武汉,自近代以来就以其集中的政治活动、频繁的经贸往来和广泛的文化交流,卓立为华中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55.
罗朝晖 《安徽史学》2008,29(3):74-80
近百年来,富农与富农经济的命运跌宕起伏,深刻影响着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对富农的研究.不仅成为革命实践中必须面时和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理论研究上必须回答的课题.尽管学术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篇相关的综述性文章对此研究进行总结.本文试图对近百年来富农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并思考富农问题与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内在关联性,以有助于相关研究之深入.  相似文献   
456.
文史快车     
胜祥 《文史天地》2008,(12):64-67
30年前的12月,小平同志一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使十一届三中全会赋予了中华民族崭新的历史意义。在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本刊“文史快车·影像站”收集到了1978年前后的部分图片,按不同分类进行编发,让我们一起回眸那段艰难而欣喜的日子。  相似文献   
45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西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长期处于初级水平,新兴产业成长不足,是改革开放以来制约山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对此,近年来理论界予以极大的关注,形成了广泛的共识,积极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建言献策。反观各方面对此问题的探讨,多见的是关于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而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山西产业结构是如何变动的,变动中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有何特征,  相似文献   
458.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82年的光辉历程。这82年历史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从1921年党的创立到1949年全国革命胜利,是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领导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前期的29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25年。  相似文献   
459.
郑文林 《百年潮》2002,(1):44-45
"兴无灭资"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兴起的政治口号,一度成为"左"的指导思想的突出表现,"文革"中更是达到极致.1980年春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开过一年多,但是当时党中央主席和新任的中宣部部长在一些报告讲话中,仍然肯定这一口号,中央某权威报纸还专门为此发了文章.于是干部群众对此议论纷纷,知识界反响尤甚.  相似文献   
46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此前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而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实现了中国当代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转折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大多数与会代表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动和支持下通过斗争取得的;但也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到会议召开前的两年,党内正确力量在思想上、组织上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与国内外形势发展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是或迟或早总会发生的。它既不是一般方针、政策的转变,也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改变,而是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由不完全清楚到比较清楚的转变。从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三中全会以来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不改革不开放没有出路。改革开放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同样没有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