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准了《1979、1980年经济计划的安排(草案)》,这个草案明确提出了经济工作要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三个转变,其中一个转变就要求“从那种不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的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状态,转到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金,大胆地进入国际市场。”这是“文革”结束之后,中共在对外经济政策方面最值得关注的重大突破之一,它标志着中共引进外资政策的恢复和确立。  相似文献   
402.
毛翼虎 《古今谈》2001,(1):30-31
日前,我接到春晖中学80周年纪念校庆筹委会的信,约我写篇纪念章。我对于母校春晖中学的印象很深,她对我的影响亦很大。新中国成立后,我多次去白马湖旧地重游,写了好多篇章,分别发表在国内外刊物,也有几篇被收入《上虞政协史资料》选辑和《春晖中学纪念集》中。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曾回母校一次,我作为一个从事祖国统一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403.
1984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4年以来,中国的宏观调控在总体上可界定为以抑制总需求和以扩大总需求为特征的两大阶段,它们决定了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及其特点。具体说来,以1997年作为分界线,之前主要是以反通货膨胀为目标,表现出抑制需求的特征;之后是以反通货紧缩及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表现出扩大需求的特征。与此相联系,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演变的突出特点是计划性工具逐渐减少,市场经济意义上的工具不断增加。我国货币政策演变的进程反映了从直接的计划控制不断向间接的市场调节转变,展示了我国宏观调控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的一般历程。  相似文献   
40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统一战线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爱国统一战线得到空前的发展和巩固。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把它推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使之更加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40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同时,贸易摩擦也在加剧.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问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进入21世纪这种趋势仍在加强,我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在今后的贸易中,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摩擦肯定会不断发展并不断的扩大。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分析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特别是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及早采取应对的措施,制定出长期对日、美的贸易战略,使我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06.
陈启文 《古今谈》2005,(3):33-35
金庸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深深不忘师生情,白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四次回乡到嘉兴、海宁探亲、观光、讲学,投资办企业,次次拜访曾教过他书的老师,恭恭敬敬地向老师鞠躬行礼,深表谢恩,成为家乡人民和香港、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尊师的楷模。  相似文献   
407.
2008年4月18日至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编辑部与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联合举办的“近代以来的战争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国内21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9名专家学者及相关研究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408.
2008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30周年,南京市志办与南京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改革开放30年——南京历史上的今天》广播专题节目,于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每天播出。  相似文献   
409.
武汉,自近代以来就以其集中的政治活动、频繁的经贸往来和广泛的文化交流,卓立为华中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10.
罗朝晖 《安徽史学》2008,29(3):74-80
近百年来,富农与富农经济的命运跌宕起伏,深刻影响着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对富农的研究.不仅成为革命实践中必须面时和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理论研究上必须回答的课题.尽管学术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篇相关的综述性文章对此研究进行总结.本文试图对近百年来富农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并思考富农问题与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内在关联性,以有助于相关研究之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