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9篇
  免费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581篇
  2013年   576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550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459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科学发展观与地方志编纂,从表象上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而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用科学发展的观点、观念,指导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方志是记述一地自然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其功用是“资政、教化、存史”。  相似文献   
122.
南京,消失的黑簪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京是六朝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留存下许多历史文化遗迹。1992年和2002年,南京曾经两度制定《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房地产开发的推进,传承历史、经济、文化、民俗历史信息的南京历史街区成片成片地消失在以旧城改造为名的推土机的隆隆轰鸣声中。2006年6月20日,南京老城南的颜料坊、黑簪巷、牛市、洋珠巷、牙檀巷等23处历史街巷出现在南京市房产管理局发布的拆迁公告里,引起学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专家学者们奔走呼吁,南京民众慨叹惋惜,虽然反对声不断,但都未能挽回这些历史街巷被拆的厄运。南京老城南依稀留存下来的历史风貌而今已成残留的瓦砾,历史的光影也随之从人们的视线中消散……昔日的黑簪巷,留下的是令人永远找不回的城市记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3.
建国初期,中共在广州构建了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救助体系,在短短的4年内,广州市通过它救助了大量的失业者和城市贫民,基本上遏制了由于新旧转轨带来的社会危机,为新政权即将展开的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救助理念和救助过程上,它体现了以往社会救助的一些特点,同时也反映了我党的诸多特色,诸如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隐隐约约闪烁着以统一调配为主要特征的计划时代社会政策的影子.  相似文献   
124.
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更加突出.而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可以更好地反映老年人对社会生活的适应状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老年人群对智能手机的使用现状,研究结果显示:(1)老年人被"边缘化"现象与其自身有关;(2)老年人被"边缘化"现象与年轻人有关;(3)老年人被"边缘化"现象与社会环境因素有关.基...  相似文献   
125.
126.
127.
128.
129.
杨珂  刘娇 《区域治理》2021,(3):91-92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在利用自然资源时给自然资源所带来的干扰愈发剧烈,盲目的进行城市开发和资源使用导致城市内的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比如,不透水路面增多,雨水无法收集,不仅会造成城市内涝,更会对径流污染以及水资源保护造成不良影响.在此环境下,本文将对海绵城市建设中黑臭水体整治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我...  相似文献   
130.
《民俗研究》2021,(3):5-14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的相关讨论忽视了黄河故道,这是黄河历史文化的缺失。为了重现黄河历史文化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黄河故道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地位必须得到认可。研究以黄河故道(江苏段)为例,归纳总结了黄河改道的区域地理效应,梳理出黄河故道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再现了黄河故道的形成与演进历史。建议将黄河故道纳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范畴,借助黄河故道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以民众需求为导向挖掘故道遗产的多样功能,建造黄河生态休闲和文化体验带,塑造大河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文旅表征,实现故道遗产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