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0篇
  88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大同南郊北魏墓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时代特征强、演变快的陶器进行分析,可将大同南郊北魏墓群进行重新分组,167座墓葬共划分为五组,其中包含两个数量不多的过渡特征组。遗迹现象表明,第三组时是大同南郊墓地形成史上的巨变时期,此时北魏经历了太和改革和迁都洛阳,第三组墓葬所表现的维持和破坏并存的状况,当是当时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2.
青藏高原东麓吐蕃时期佛教摩崖造像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次一藏东地区考古发现的佛教造像遗存二大日如来信仰在藏东地区的传播三唐蕃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吐蕃佛教遗存青藏高原东麓,是指青海、西藏以及四川三省区交界的广大地域。从历史上看,这个区域既是吐蕃王国向外扩张的重要通道,也是吐蕃王国势力最为强盛时期的东部疆界,学术界一般习惯于将其简称为藏东地区。今天西藏以外的藏族聚居区无论是甘南藏区、青海藏区、四川藏区,还是滇西北藏区都处在这一区域之内,这不仅能够说明这个区域历史上与中部藏区(卫藏)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个格局也正是从吐蕃以来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53.
2005年10月,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郑州大学新校区生活区在从其他地方取土时发现一尊佛像,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业务人员到现场收回.据施工人员介绍,取土区在郑州市马寨镇南.  相似文献   
54.
石窟造像防风化加固材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窟造像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对其保护加固材料的要求非常苛刻,除需具有很好的粘连性、渗透性、透气性、耐候性、疏水性和化学稳定性外,还需具有一定再处理性,且对石窟造像本身无副作用.本文通过对石质文物防风化加固保护材料的梳理,分析了各类保护材料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为我国石窟造像防风化加固保护设计、施工材料选择和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5.
雷玉华 《山茶》2011,(7):54-82,85-96
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从新疆到敦煌,从云冈到龙门,一路留下诸多精美绝伦的石窟造像,晚唐以降,北方大规模开窟造像活动渐渐衰落。唐宋以后,独巴蜀地区石窟开凿与摩崖造像日益繁盛,绵延不止,且独具蜀地特色,书写了我国晚期石窟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56.
蒋人和  瞿炼翻译 《山茶》2011,(11):96-103
南、北响堂山石窟以其庄严精美的佛教造像代表了6世纪中国北朝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石窟在20世纪初遭到严重破坏,雕塑流失海外。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耗时八年,数字化复原了北响堂石窟南洞的原貌。  相似文献   
57.
通过文献、实物资料,此文对佛教造像功用思想的起源发展演变进行梳理,对佛教石窟造像功用思想进行探讨,主要以凉州、敦煌、麦积山、云冈石窟中的个例,从窟主、形制、造像题材等方面来分析,探究洞窟功用思想。  相似文献   
58.
徐胭胭  王磊  李耘燕  谭浩源 《四川文物》2015,(3):23-31,100,101
2014年7月,西南民族大学石窟艺术研究所对四川安岳县茗山寺石窟及周边遗迹进行了调查。茗山寺石窟现存造像12龛,其中较完整的龛窟6座。还有碑刻12方、题记11则和石塔残迹1处等。主要窟龛的开凿时间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之间。  相似文献   
59.
《四川文物》2021,(3):13-23
2017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桂林国家森林公园内的5龛造像进行了调查。这一区域的造像题材丰富,既有全国普遍流行的弥勒像,也有初唐中原地区流行的"降魔印像""优填王像",另外还有"六拏具"式、"天人诞生"等特殊纹饰图案。该地的唐代摩崖造像的粉本当来自于中原地区,尤其是洛阳龙门石窟,而不太可能来自于海路。相关题记中还发现有粟特人的踪迹。  相似文献   
60.
张永康  陈浩 《文物天地》2021,(1):111-117
<正>佛教传入云南的时间,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作为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云南很早就和印度有着交通往来。从新发现的考古资料看,至少在东汉时期,便有佛像传入云南。然而佛教在云南的兴盛,主要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统治者的推崇,自上往下的推广。南诏、大理国的君主把佛教尊为国教。这一时期留下了无数精美的佛教文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这件全长1635.5厘米的画卷共绘有佛、菩萨、护法明王、君臣平民等各色人物774人,开卷即为大理国利贞皇帝段智兴率文武群臣礼佛(图一),堪称大理国重要的一件皇家恢宏之作,是现在研究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艺术最重要的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