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清华山卧佛地处秦岭山北麓 ,位于陕西长安区滦镇南直线距离 6.5公里的清华山顶上 ,地理坐标东经 1 0 8°5 0′,北纬 34°0 1′,海拔 1 2 63米。四周环山 ,有一崎岖小路北通山下。清华山孤峰兀起 ,北望关中平原和西安市区清晰可见 ;西北方可见净业寺和草堂寺 ;南面为群山环抱 ;东南方向可见相距 2 .5公里的唐代翠微宫遗址 (今滦镇黄峪寺村 )。 (图一 )关于翠微宫 ,据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 ,唐高祖武德八年 ( 62 5 )在终南山太和峪深处修建太和宫 ,唐太宗贞观十年 ( 636)废。贞观二十一年 ( 647)太宗患“风疾”,苦于京师禁内盛暑…  相似文献   
102.
文辉 《文博》2003,(2):28-35
金锁关,位于同官故城以北15公里处,即今陕西省铜川市郊区金锁乡人民政府的驻地,是关中的北大门。金锁关摩崖造像分布在金锁乡东面马栏山西侧的峭壁上,造像面积南北长约50米,高约30米,岩质属黄色砂岩,极易风化。1997年,因铜黄公路主干线由此经过,现搬迁至铜川市玉华博物馆碑林院内。(图一)  相似文献   
103.
作为石窟寺,麦积山石窟遵循了佛教教义和内容上的规范,无论是佛、菩萨、弟子,还是供养人、力士、天王、诸天等均有塑造,而且在其1 6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地域特色,在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4.
麦积山石窟第165号龛造像充分展示出宋塑写实洗练的风格和特点,造型比例准确、结构匀称,塑作技巧成熟,为宋代的泥塑佳作。  相似文献   
105.
公元5世纪初,柔然崛起于大漠。在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其威胁的情况下,为了防御柔然的侵扰,北魏先后3次大规模修筑长城。但是,长城作为单一的防线无法长久地阻挡柔然的骚扰和南侵,因此,北魏设置了众多军镇,构成统一有效的长城——军镇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06.
济南玉函山隋代摩崖龛窟造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函山摩崖造像以其众多的纪年造像题记 ,早在 2 0世纪 2 0年代就为学术界所知 ,但迄今仍无调查报告面世。作者以多次现场调查为基础 ,详细叙述各龛造像的现存情况 ,包括龛像尺寸。造像内容。题材。形制。题记等 ,希望能够为学术界提供一些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07.
道教,是中华民族思想的产物。遗存在四川蒲江县飞仙阁的唐代道教造像,是道家化、宗教观用艺术表现手法,独特呈现在世人面前的道教石窟艺术。并且每一龛都自成一个世界,隐藏着教化的历史,蕴含着神秘哲理。蒲江曾是“五斗米道”二十四治主簿山治所在地,位居该县的飞仙阁道教造像,宣示和阐述了信众们为长生、常乐而祈求改变命运的追求和愿望,从而使我们认识到:道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而且是研究多学科的哲学,是历史的延续。蒲江飞仙阁遗存的道教造像。与蜀中各地遗存的大量佛、道石刻造像一样,充实、丰富了四川道教造像题材,从而突显了蜀地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8.
麦枳山石窟收藏有大量经卷书、碑碣拓片、造像、壁画、陶瓷、青铜、书法、绘画、玉器、雕版等各类物2000余件,它们从不同角度记录和反映了麦积山石窟的历史沿革、时代变迁、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为我们探寻和了解麦积山石窟的繁荣与兴衰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9.
炳灵寺明代早期佛像基本体现的是西藏风格,制作法式远承印度萨尔那特式风格,所以佛、菩萨造像基本都不刻画衣纹,大衣和裙的装饰采取贴身薄透手法。炳灵寺明代早期佛坐像即身着袒右肩大衣,仅在胸部刻画出双道花纹以示大衣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0.
河南博爱北魏摩崖题刻与古丹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爱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隔太行山与山西晋城市为邻。北部太行山区,群山起伏,峰峦叠嶂。发源于山西高平市的丹河(《水经注》称之为丹溪、丹水),自此而南,蜿蜒曲折穿绕在万山群峰之间。20世纪70年代,博爱县物部门在丹河峡谷内进行物调查时,在豫晋交界处博爱县境内的丹河峡谷东岸发现一处北魏永平二年刊造的摩崖题刻,1996年公布为县级物保护单位。2002年,我国历史、物界的专家教授罗哲、李福顺、杨茗朕等人考察后.均给予了高度评价。首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福顺同志还撰对其进行了介绍.并对题记全略做诠释…,极大地推进了对摩崖题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