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北魏《御作女尚书冯迎男之志》与《女尚书王僧男墓志铭》①中所提及宫学生一事目前未见相关研究,以下略作考释。冯迎男墓志(正光二年三月)云:(冯氏)年十一,蒙简为宫学生。王僧男墓  相似文献   
592.
在古老的代县,有一方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双重身份交织而成的文化净土,它就是深藏在莽莽勾注丛山中的白人岩和白人岩禅寺。早在北魏时期,人们就把这方净土称作东晋后赵国的“蓝毗尼园”。  相似文献   
593.
明代是中国青花瓷发展的高峰阶段,景德镇窑不仅是官窑瓷烧造的中心,同时也是民窑青花瓷的大本营。明中期以后,民窑迅猛发展,至正德年间,民窑开始大量生产烧造一种独特的青花瓷罐,俗称"圹罐",其主要作用是用于丧葬。仅以安庆地区为例,在已发掘的大多数明代墓葬中均有这类瓷罐的出土,除了青花瓷外,兼有法华或单色釉,罐或出土于棺内外,多数则将罐置于棺头处,极具时代风俗和特色。明代中晚期,在社会繁荣发展的同时,景德镇民窑青花瓷也得到高速发展,摆脱传统礼制束缚,寻求思想的解放,是这一时期青花纹样变化的主要特点,甚至出现民仿官、官搭民烧的现象,《江西大志》中就有"青色狼藉……流于民间,其制无复分"的相关记载。从另一方面来说,丧葬习俗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也进一步促进这类青花瓷罐量和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594.
赗赙制度作为古代丧葬礼俗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东汉时期的赗赙制度是在继承西汉时期的基础上完善形成的。除等级性和阶级性的特点更明显外,朝廷还明文规定了各级贵族、官吏卒后所“赙”之规格;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赐谥、赠官印制度,此外还对注重名节和精通儒学之“士”也施之以“赙礼”,扩大了官赙的范围,这当与东汉时期尊崇儒学、奖励名节的社会风俗相关。这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5.
武俊华 《文物》2023,(1):70-77
<正>2017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山西省万荣县西思雅村北抢救性发掘了北魏汾州刺史薛怀吉墓,此墓为长斜坡墓道单室砖墓,全长约50米,是目前古河东地区经科学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随葬器物最丰富的北朝墓葬。墓葬历史上曾遭多次盗扰,残存青石墓志一合,为北朝历史及河东世族薛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  相似文献   
596.
北魏《赵谧墓志铭》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北魏《赵谧墓志铭》,1997年出土于河北赵县城西南约12公里的西封村,此地乃西汉封斯侯国故地。该合墓志为青石质盏顶式,志盖无文字,现收藏于当地民家。  相似文献   
597.
徐美莉 《史学月刊》2004,(3):118-120
北魏前期“百官无禄”的状况,如果从拓跋珪正式即皇帝位的天兴元年(398年)算起,到太和八年(484年)班禄,持续了八十多年。这么久的时间里没有实行俸禄制,可以算得上北魏国家的政治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598.
2009年10月21-25日,中国早期白瓷与白釉彩瓷专题学术研讨会于河南郑州举行。会议由中国古陶瓷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意大利、马来西亚、韩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大会主办方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标本室、中国社  相似文献   
599.
从历史研究者的角度看,民俗大概可以说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汇与结晶,是社会文化与社会观念深层内涵的表现。关于民俗学的问题,已经由民俗学家们进行过许多精辟论析,我在这里,只想强  相似文献   
6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