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07年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横跨北方草原的契丹政权,直至公元1125年被金灭亡.辽一代历经二百余年."契丹旧俗,其富以马,其强以兵,马逐水草,人仰重酪,挽强射生,以给日用"[1],可见.契丹游牧狩猎的传统根深蒂固.一直以来.根据考古出土材料对契丹民族随葬器物、墓葬形制、丧葬习俗以及衣食住行等的研究屡见不鲜.但对于考古发现的材料中,不时出现的契丹犬的身影,并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32.
狗是北方渔猎民族的主要家畜,在生产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形成了狗崇拜.围绕着狗的饲养和使用,在北方渔猎民族中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文化,这些是北方渔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此做了较为系统的阐释.  相似文献   
233.
蟋蟀,在北方叫蛐蛐,雅些的说法还有王孙,唐诗有“年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的诗句,大概是因为它呜叫在秋天,可以提醒农妇冬天快到,应该织布了,所以又名促织,民间有“促织呜,懒妇惊”之谚。每当夏去秋来,黄叶随秋风飘落,蟋蟀们时断时续略带颤音的呜声,总是令人顿生韶华不再的迟暮之感,是无数人骚客吟咏秋思的寄情之物。  相似文献   
23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农民离村人数激增。农民大量离村 ,实质上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流失 ,虽客观上为流入区带来一定积极后果 ,但就当时国情而言 ,其负面影响占主导地位 ,它实际是农业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农村社会趋于崩溃的反映 ,动摇了国民经济的基础 ,加剧了时局的动荡 ,成为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华北地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之一 ,此区域内的农民离村现象 ,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意义。通过对它的研究 ,不仅可以了解其时北方农村的社会现实 ,亦可管窥全国之一斑  相似文献   
235.
"北方谈话"和"南方谈话"都是邓小平创造性理论活动的经典之作.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发现,两者在形成背景、创新性内容以及功能特征上存在许多共性,而在阶段性、层次性、系统性和成熟度上又存在差异.无论是两者间的共性,还是相互间的差异,都共同印证了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统一性,这个结论对新的理论创新不无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36.
青海是彩陶的故乡,青海是彩陶的王国。著名作家张承志在他的成名作《北方的河》里写到湟水谷地时说:这里的彩陶流成了河。  相似文献   
237.
自上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中原农耕民族不断受到侵扰,成为中原政权在北方的一大边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派蒙恬率30万劲旅北上,一举打败北方强敌匈奴,迫使“胡众”全线后撤,远逃到大漠深处,秦国便占领了塞上的“河南地”,并沿黄河筑44城,“徙谪,实之初县”,驻兵防守。大军云集,吃饭成为第一大难题。开始的办法是“于北河,蜚刍挽粟以随其后”。但是,从内地长途运粮到北边,若把途中人畜口粮和饲料的消耗计算在内,送到边城也就所乘无几了。所以只能大量向塞上移民,官府给移民免费提供土地、耕牛、农具、籽种,让他们就地开荒种地,争取军民自给,  相似文献   
238.
2007年7月15日,彭阳县古城镇王大户村一农民在耕地时,偶然发现了一座我国先秦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墓葬群。后经文物考古部门考察挖掘,初步探测在方圆2万平方米的地下竞埋藏着16座古墓。这将为研究宁夏南部山区乃至我国古代西部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及文化提供了佐证,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  相似文献   
239.
德治  刘伦 《旅游纵览》2008,(1):24-27
<正>冰花,在中国北方称为"窗花"。它是室内的热气与室外的冷气在玻璃窗、塑料布窗、纸窗户上相遇后凝结的冰霜图。冰霜构成的画面晶莹剔透、妙不可言。它虽然不能算是旅游风光,但您  相似文献   
240.
孙建华 《收藏家》2003,(5):42-44
2002年11月底,在一位朋友处见到一尊有纪年款的辽代金铜观音造像,此像得白于一次拍卖会(图1)。像高71.5厘米。这在中国古代金铜造像中算是大型造像。观音跣足立于莲台之上。左手持净瓶,右手结与愿印。头顶发髻高耸,戴单叶环形宝冠,中饰化佛。双目低垂,双眉修长,内侧通干鼻梁,鼻梁挺且直。观音表情肃穆而慈祥,面容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