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8篇
  免费   1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宁夏灵武市古长城调查与试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敖银公路建设,切实保护好古长城, 2004年8、9月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夏文物局委托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文化局,在灵武市文管所的配合下,对公路所穿过灵武市境内的古长城地点进行了试掘。同时对长城沿线进行考古调查。  相似文献   
72.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徐苹芳先生在《现代城市中的古代城市遗痕》一文中说:“在古今城市重叠的现代城市中,一般地说都保留着古代城市的遗痕。所谓‘遗痕’是指古代城市的城垣、河湖、街道和大型建置所遗留的痕迹,它反映着城  相似文献   
73.
74.
魏敏 《东南文化》2021,(1):168-173
博物馆展览从器物描述、文物解读到主题阐释的发展和转变,是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学科发展的成果.而阐释理念的发展并不是“淘汰”或“取代”,描述、解读和主题阐释并不相互排斥.在具体的策展实践中,根据展览主题和展品类型,综合应用阐释手段,合理处理各个阐释层次之间的主次关系,以更有效地传递知识、信息,才是展览成功的关键所在.同时,博...  相似文献   
75.
查尔斯·海厄姆的名著《东南亚大陆早期文化:从最初的人类到吴哥王朝》,综合利用各种资料,首次系统构建起了大陆东南亚的早期历史,是当代关于大陆东南亚考古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该书认为,大陆东南亚文化面貌复杂,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对东南亚历史文化影响巨大,海上丝绸之路在东南亚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6.
帝汶岛位于澳大利亚北部,是巽他群岛最东端的岛屿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帝汶岛史前考古史的梳理较少,结合帝汶岛政治势力的进退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可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时间跨度从阿尔弗雷德·布勒的早期工作一直延续到最近的考古研究。虽然只选取了帝汶岛这样一个小的地理单元,但是由此可管窥整个东南亚史前考古的情况,对帝汶岛史前考古学史的概述不仅可以给相关学者在帝汶岛下一步的史前考古工作提供借鉴,而且对于东南亚地区史前考古的全面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为明确渤海湾西岸地区战国以后盐业遗址的分布与保存状况,2018年春季,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以黄骅市为中心的沿海区域开展了盐业考古专项调查。调查共发现和复查了战国至明清时期的55处遗址。经初步判断,大部分与盐业生产有关。本文按照时代先后顺序介绍了调查发现的典型遗址和遗物,并得出了一些认识:战国时,渤海湾西部沿岸应为齐国产盐区,主要生产区在武帝台贝壳堤附近和以西,调查区处于边缘位置;隋唐时期遗址点较少可能与海侵活动有关,但盐业遗址的功能、布局特征仍体现了较高的生产专业化水平;宋金元时期的遗址数量激增,说明本时期是渤海湾西岸盐业生产的繁荣期,与文献记载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78.
李林 《东南文化》2021,(1):161-167
考古文物是我国历史类博物馆的核心展品,在其主要社会职能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考古学阐释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物证史法、情境展示法、关联阐释法等已被逐渐应用到博物馆展陈中.但以传统考古学为核心的阐释方法在公众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单一视角与多元需求的矛盾、学科思维与展陈逻辑的矛盾、学术规范与启发教育的矛盾.对于历史...  相似文献   
79.
家养动物的起源与扩散与农业起源、古代贸易、文化交流密切相关,一直是考古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山羊(Capra hircus)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为早期人类提供了重要的肉食资源、奶、羊毛和毛皮,在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由于早期动物考古研究的局限性,动物考古学家并没有仔细区分考古遗址中出土的绵羊和山羊,而是笼统地以羊来代替,导致我们对山羊在中国的起源、驯化及其传播情况并不十分清楚。本文系统整理了中国古代遗址中出土的山羊资料,同时结合现代山羊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以及古代山羊的古DNA研究,阐述了中国古代山羊的起源与扩散过程,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0.
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主要分布在鲁中南的汶、泗河流域,并散见于山东其他地区,这一阶段是中国北方地区旱作农业发展,农业社会建立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系统的植物考古浮选法,在山东定陶何楼遗址采集、分析了31份浮选样品,共获得1073粒(颗)炭化植物种子,包括黍、粟、大豆、小麦四种炭化农作物,其他可鉴定的非农作物炭化植物遗存还包括狗尾草,豆科的胡枝子、草木樨、藜、桑树子、芡实等。北辛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生业模式中,黍粟类旱作农业作物基本都是最为重要的农作物资源,其中又以黍为主导,稻米在大部分遗址中都有发现,说明其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大豆只在少数遗址中已经出现。这一时期果壳类植物遗存的发现相当普遍,其中何楼遗址出土的以芡实为代表的野生植物遗存最为突出,显示出采集类经济模式在北辛晚期至大汶口早期生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本区域并未形成同一时期中原地区庙底沟文化成熟的旱作农业体系,相对粗放且产量较低的黍依旧是最重要的农作物资源,一些遗址中采集类植物资源仍占有较大比重。此外,大汶口文化早期内部在不同区域也存在不一致的生业经济结构,更多地反映了遗址周边小环境而非文化本身对于生业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