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朱翼盦先生讳文钧,字幼平,浙江萧山人氏。生于1882年壬午(光绪八年)正月十三日,卒于1937年丁丑五月十九日。翼盦先生早年留学英国,辛亥革命后历任国民政府财政部参事,盐务署厅长等职。民国十七年(1928年)政府南迁时即脱离政界。在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初,即被聘为特约专门委员,负文物审查、鉴定之任。  相似文献   
32.
《神州民俗》2007,(8):34-34
樟木头客家人大部分是南迁的中原汉族移民,他们因偏居一方,与外界交往不多,交通也不方便,因此家家户户延续中原习惯,自备纺纱车和织布机,自织自穿。一般以素色为主,蓝、黑、白色最为流行。白色偏米黄,纯白色只有在亲人过世才用,质地多为粗布(用麻织成的一种质地比较硬的布)。男人穿的衫是长袖,[第一段]  相似文献   
33.
周骋 《史学月刊》2001,(6):40-43
楚国初封地,向以为在河南淅川。然考之于周初事迹,此地与周公奔楚不甚合。据一些学者的指认,在浙川西北的商县一带确有叫荆山或楚山的地方,或为楚族最初的聚居地,周公的奔楚、封楚,与楚国最后的南迁,似存在一条暗线,或许能得到认识楚初封地望及南迁原由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34.
熊昭明  富霞 《考古》2016,(4):33-44
双坟墩位于合浦县城东北约12公里的石湾镇大浪村红花坎村民小组北侧,南距大浪古城约700米。南流江在双坟墩以北1.4公里处分出一支流经其西面,过县城称西门江,再往南约10公里注入北部湾(图一)。双坟墩为两墩,地处红土台地,大致呈东西向排列,相距41米。东侧墩编号为D1,西侧墩编号为D2。D2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6′4.35″,北纬21°45′17.27″,墩顶海拔高度为12.6米。  相似文献   
35.
两宋之际,南迁士人客死异乡,藁葬现象普遍。绍兴和议后,吕氏家族与众多南迁士人家族一样,由辗转走向定居,进而营建新的家族墓地,原藁葬改卜成为祖佻,地域身份逐渐转变。定居后的南迁士人努力重构新的地域身份,经营地域关系,融入新居住地社会。墓志中记载的旧贯及对中原祖茔的追溯则成为家族共同的记忆。随着岁月的变迁、子孙的繁衍,至南宋中后期,墓志中残存的家族记忆在南渡后的吕氏家族第三代及其以后家族成员的墓志中逐渐淡化乃至消失,“旧贯”则成为家族成员仅存的记忆,而“藁葬”变“祖茔”,“异乡”成“故里”。  相似文献   
36.
后东突厥汗国的建立是单于都护府治下突厥分裂势力直接付诸行动的历史产物,与唐王朝的内忧外患和羁縻府州制的局限性有直接的联系。后东突厥汗国对漠北的占领迫使安北都护府南迁同城,改变了唐代北部边疆两大都护府的布局及性质。  相似文献   
37.
林钧永 《新疆钱币》2005,(1):47-49,57
寄多罗人的早期历史尚不清楚,据说在四世纪中期,他们曾征服过索格底亚那(粟特),但他们在该地区统治的时间很短,大约在公元366—376年问被来自金山(今阿尔泰山)的(口厌)哒人赶出了索格底亚那,被迫南迁到巴克特里亚,并夺取贵霜一萨珊王国在吐火罗的领土(今阿富汗北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南部)。这时,他们的首领寄多罗已成为在吐火罗各部落中具有统治地位的人物,  相似文献   
38.
金廷南迁后,两河地区州县残破,金宣宗于兴定四年降诏分封河北9个义军首领为郡公,史称"九公封建".这种利用地主武装抵抗蒙古进攻、收复失地的举措,虽然是迫于形势所作出的一种权宜选择,同时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但客观上其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还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39.
"张氏昆仲,敝晚学生也。年少性慧,喜书法。特函介晋谒崇阶,望有以启导,如何?如何?即候曲斋四兄。弟庸斋顿首。"1961年底,我与家兄涛光一起,手持朱庸斋先生的这封介绍函,叩开泰华楼大门,开始了我与曲斋先生近50年的师生情缘。  相似文献   
40.
夏才艺  段勇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3):50-57,109,110
文物南迁是20世纪30至50年代为保护故宫等机构文物而进行的文物大迁徙活动。这次迁徙在20余座城市留下了丰富的史迹遗产和报纸档案资料。文物南迁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期间由于战争与和平、文物价值与文化认同的变迁,南迁之举被不断赋予了新的历史价值和精神文化意义,使得这一历史事件的遗迹可以被放到"遗产线路"的视角下去看待,并对该遗产概念的发展完善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