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成心 《中华遗产》2014,(6):118-131
超长的墓道、多墓室的结构、六层叠压的棺床、举世罕见的墓志……北京房山区惊现的大墓,刷新了北京地区皇陵以外,墓葬规格的记录。谁是大墓的真正主人?墓中葬制又为何女尊男卑?在对重重谜团的层层侦破之中,一个家族的辛秘往事与一个时代的兴哀沉浮,将重现眼前。  相似文献   
92.
In the decades before the full-scale war with Japan in 1937, a robust series of institutions connected the bourgeois with intellectuals (which included professionals and journalists, as well as academics) in Shanghai. Collectively, these institutions can be understood as forming an urban "cultural nexus of power" that allowed non-state actor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aspects of Shanghai's political life. This bourgeois-intellectual alliance was not inevitable; no similar bonds existed between these same two groups in Beijing. It was forged in Shanghai due to the city's unique historical position as a Treaty Port and its dynamic economy, which included an extensive structure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and a market-based publishing industry. Unlike the rural "cultural nexus of power" originally described by Prasenjit Duara, this urban nexus grew stronger during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nges of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War and revolution in the 1930s and 1940s, however, destroye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bourgeoisie and the intellectuals, ending the vibrant urban environment they had created.  相似文献   
93.
The 5th Beijing International Tibetan Studies Seminar held in Beijing from August 2-4, 2012, was convened by the China Tibetology Research Center (CTRC),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ibetan Culture, and the Tibet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TASS), TAR.  相似文献   
94.
2011年1月。老布和太太在北京逗留了5日。我在新星出版社的咖啡厅见到他,吃了北京菜,第二天去南锣鼓巷散步。在马修·斯卡德系列里,阿姆斯特朗酒吧是个非常重要的地点。散步时,老布告诉我,它的确存在过,  相似文献   
95.
2010年6月,蔡明亮第一次到北京,我们相约在南锣鼓巷的一家酒吧。他说,他觉得北京这座城市充满了尖锐的矛盾:那些大楼已经是东京、香港的感觉,可里面的细节仍然很尴尬。  相似文献   
96.
有没有一个特大型城市,富裕人群集聚,周边还围绕着一圈贫困带?有的。北京就是。北京周边的河北省有39个国家贫困县,北京与周边地区的落差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在唐山等地炼钢、挖煤发大财的富裕人群不是去了北京,就是家小移民到了海外。  相似文献   
97.
明代北京燃料的使用与采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北京使用的燃料,有植物性的柴炭和矿物性的煤两类。明代前期,北京所用燃料主要为柴薪,中叶以后煤的使用日益增加,到明代后期,煤逐渐成为北京的主要燃料。明代内廷所用柴炭,基本上通过强制性的徭役体系获得,而京城官民人等所需柴炭,则须通过市场购买。至于煤的开采和运销, 则主要采用民营方式。  相似文献   
98.
吴歌兮  朱宪民 《世界》2006,(4):75-78
再次见到朱宪民,是在他和高健生合租的靠近奥体中心一个老工厂区的普通民房里。那里是他们的办公室兼工作室。  相似文献   
99.
清代皇家雅曼达噶神坛丛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曼达噶”即大威德金刚,是藏传佛教重要的护法神。本文考证了乾隆时期所建的七处皇家“雅曼达噶坛”,分析了神坛的建筑特点与文物陈设状况,理清了这种重要的佛堂模式的特点。同时探讨了清富神坛与西藏寺庙的渊源及乾隆与藏传佛教的关系。藏传佛教中神灵众多。有一个庞大的神系。乾隆皇帝建七处雅曼达噶坛。说明了清宫廷对保护神大威德的特别崇拜,这种做法来自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直接影响。由此种神坛之模式可见藏传佛教曾对清代宫廷的文化环境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秦志军 《旅游》2006,(9):6-6
在北京,闲来无事时,我会坐车到一个“很北京”的地方,比如前门,鼓楼或者东四、西四,然后拐进边上的胡同小巷,漫游。胡同小巷两旁,多是四合院、平房。拐角处偶尔一棵枣树,上面晾晒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树已百年;大爷大妈们或聚在一起下棋、聊天,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立在巷口发呆;三轮车、自行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