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文章针对矿山露天临时排土场排土台阶变形监测的目的、内容及监测原理、技术方案、监测精度、监测结果和最终结论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以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2.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坝型选择中,土石心墙坝存在工程地质条件方面易于满足,适应变形能力较强等优点,易于作为推荐坝型。随着施工技术的提高,心墙防渗体材料选择范围越来越广,早期工程多数倾向利用于粘土料,如今风化料、粘土风化料,人工沥青混凝土等等作为防渗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3.
室外土遗址经常因遭遇降雨、水淹等发生结皮,造成土遗址表层性能改变,影响土遗址的进一步保护。以定量纯净黄土在等降雨大小下,通过控制不同降雨时长,试验了不同降雨时长下土壤结皮发育的过程,分别测试了降雨前后的结皮厚度、密度、硬度及孔隙结构。结果表明,在降雨量未达到饱和状态时,随降雨量增大,结皮层的厚度、密度、硬度迅速增大,表皮土壤颗粒被击碎,孔隙迅速减小;在降雨量达到饱和状态时,随降雨量增大,结皮层的厚度、密度、硬度缓慢增大,但表皮土壤裂缝迅速发育,由周围向中心形成同心圆状或辐射状裂隙。研究结论可为室外土遗址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4.
先秦国家形态与疆域、四土刍见——以殷商国家叙述为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邦国与王畿、国家疆域与结构、四土概念、治国与治边等方面,对先秦时期的国家形态和疆域、四土观念进行了探讨。认为古代中国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历史进程,虽然先秦时期的夏、商、周三朝已具备了国家形成的基本要素,进入了早期国家形成的历史阶段,但这时的“国”是指众多诸侯分封之地域城邑;早期国家呈现出以王畿为中心的多元盟邦结构,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氏族部落联盟社会政治分散的状况,所谓“多元”就是指王畿与相对独立的诸侯国在强弱不等的态势下处于“并列”的状态;先秦国家主要是由王畿与四土两部分构成,王室对其分别实行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两种不同的治理方式,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边疆概念。  相似文献   
155.
三川土乡自古以来就是一片膏腴相望的富庶之地,清朝诗人吴栻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千家门巷皆铺锦,十里园林尽罩烟”。与此同时,这里积石山雄峻,黄河水临险,是一处兵家必争之地。于是,历来与中央朝廷关系密切的土族先民,便“聚则为兵,据险守寨;散则为民,习武务农”,在自己的命运编码中深深地印上了“屯田戍边,精忠报国”八个字。在今天三川土族人的纳顿节上,土族先民那矫健的马上身影还会在我们眼前依稀闪动。  相似文献   
156.
小开 《世界》2013,(8):32-33
蔬果派对 郊外繁花美不胜收。花景丛中,纯净肌肤上毫不做作的一抹嫣红更令人神往,嫣然一笑便绽放出无限娇艳。饱满而清晰的红唇足以令整个人神采焕发、柔美万分。  相似文献   
157.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源较早的国家之一,土遗址类文物数量众多,且大多仍在野外原址保存。这类文物由于自身的不可移动且构成复杂、破坏影响因素众多,这些特点决定了对其保护的复杂性。土遗址的保护必须依靠现代迅速发展的多学科的技术手段,利用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保护,这就要求土遗址保护工作者必须掌握多学科的知识.认识和了解这些知识和技术手段在土遗址保护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8.
魏晋南北朝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之后的又一个思想文化异常活跃的时期。士大夫们追仙逐道、炼丹服药、扮演出世风范,并以风流自赏;一方面穿宽袍大袖之衣经久不洗,视“扪虱而谈”为高雅,另一方面又赶时髦,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实际上,他们是在以自己独具的行为方式表达内心世界,以对“异美”的追求来凸显人本的价值,而男性化妆美容正是其特有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59.
本文的主题是研究粉青沙器的化妆土工艺出现的历史背景,旨在探讨中韩陶瓷交流对粉青沙器制作的影响。在韩国陶瓷历史上,朝鲜时期(1392-1896)的粉青沙器是具有独特工艺特征的陶瓷样式,即在胎上用白化妆土粉妆,然后采用多样装饰技法,和磁州窑瓷器相似。关于朝鲜王朝制瓷业开始使用化妆土装饰技法的突然性和白瓷生产需求的背景,作者从中韩陶瓷交流史的角度,提出了两个论点:首先,高丽(918-1392)末朝鲜初期制瓷业衰退,在原料和工艺技术恶劣化的情况下,通过借鉴高丽时期已传入的中国磁州窑瓷器的化妆土工艺;应用于粉青沙器的生产。其次,中国陶瓷文化由青瓷转移到白地花纹的青花瓷器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到朝鲜制瓷业追求白瓷或白地瓷的状况,而在当时朝鲜制瓷业条件的限制下,只能以化妆土工艺表现白色地。这一现象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先进陶瓷文化及陶瓷审美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0.
清中期发生在江西省万载县的一起长达 4 5年的土棚学额纷争案 ,源于并激化了土棚双方的深刻矛盾 ,而且引发了土著与清朝政府的激烈对峙。此案展现了这一时期棚民、土著与国家政权三者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关系 ,并显示了 19世纪前期清朝政府调控能力的强弱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