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2篇
  90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青墩遗址的化内涵实在太丰富了,厚厚的贝壳层,整齐的干栏式建筑,排列有序的氏族墓葬,大量的动物遗骸,成团的炭化稻谷,精美的玉石器和骨角器,造型各异的陶器,刻有“原始八卦”的麋鹿角……真不知从何处谈起。我想,反映一个考古学化的最基本的化遗存应是陶器,那就从陶器谈起吧。  相似文献   
32.
峡江地区汉晋南朝花纹砖上的车轮纹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君雷 《江汉考古》2006,1998(3):60-68,94
文章对峡江地区汉晋南朝花纹砖上的车轮纹饰进行全面检讨。首先将车轮纹饰分为若干种类,其后以发掘报告为依据讨论各类车轮花纹砖的年代,最终归纳出峡江地区车轮纹饰的演变线索。文章以为,峡江地区的车轮花纹砖大约出现在新莽至东汉初期,东汉中晚期至东晋最为流行,南朝仍有发现。文章同时分析了各阶段车轮纹饰的时代特征,并且简要讨论了与车轮花纹砖相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3.
巴东店子头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店子头遗址位于巴东县北部西南角的长江南岸,化层厚度1.3~4.1米,包含有新石器中晚期、夏代、东周等多个历史时期的化遗存,而以新石器中晚期遗存为主。新石器中晚期遗存中出土的大量打制石器和动物遗骸,为探讨新石器中晚期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实物来源、经济类型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4.
故宫藏银器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银,自古就被视为珍宅。这是因为白银纯净悦目的色彩,象征纯洁无瑕的高尚情操。加之它耐腐蚀,利于分割,因此很早就被赋予了货币的职能。另一方面,白银又具有较好的延展性,非常适宜制作具有精细工艺的饰品和器皿。在自然界,白银多与其它矿物夹生共存,提炼难度较大。由于含量稀少,开采  相似文献   
35.
梁彦民 《考古与文物》2006,(6):78-82,87
殷周青铜器上装饰的双身龙纹,是一种时代感很强的纹样。其主要特征是在一个龙头的两侧,各有一条弯曲的身躯,形成一首双身的怪兽形象。关于这种纹饰的名称,有“双尾龙纹”、“双体龙纹”、“单首双身龙纹”、“双身龙纹”等不同说法。这种纹饰在青铜器上分布范围较小,主要存在于方鼎、簋、尊、卣、方彝等少数器种的口沿与圈足部位;流行时间也比较短,主要在殷末至西周的早期。尽管被作为一种特殊型式的龙纹,许多学者在研究中都有所涉及,但尚未见有专题研究。为此,我们对殷周青铜器上的双身龙纹进行了初步的归纳整理,对双身龙纹的年代、在青铜器上出现的寓意以及与环带纹的关系等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好。  相似文献   
36.
云南丽江东部,金沙江东岸的永胜县大安地带,旧时候被人们称为东香格里拉。香格里拉本是世外桃源之意,时至今日,这里仍然充满了“世外桃源”的意味。古老的南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就从这里穿过,长江上现存最早的桥梁———梓里铁链桥,仍然稳稳当当飞架在这里,为人们提供着往还的便利。这里脚下奔流着清碧秀丽的金沙江,门窗含着四季晶莹的玉龙雪山,山坡上草深林密,箐沟里清泉潺潺,常年绿意悠悠,鸟语花香,人们年复一年过着宁静、祥和、温馨、安详的日子。就说小湾子村吧。它虽只是个三十多户人家、百十来口人的小村子,却生活着汉…  相似文献   
37.
《内蒙古文物考古》2014,(2):F0002-F0002
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 现藏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银质,花纹鎏金。花式口,十曲,曲腹,圈足,盖顶部圆凸。盖部纹饰以模压为主,局部錾刻,盒身纹饰錾刻。盖与盒身以子母口扣合,子口与盒身焊接。盒身錾刻有五狮和五凤纹。  相似文献   
38.
侯彦峰 《华夏考古》2021,(1):122-127
田野考古动物遗存采集是动物考古学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受人为控制,本文着重讨论了采集过程、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旨在推进采集的规范化、科学性和完整度,为深入开展动物考古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39.
文章以西藏新石器时代、早期金属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动物相关遗存为对象,探讨史前先民利用动物情况,梳理了西藏地区狗、猪、家养牦牛、绵羊、马的驯养利用情况,概述遗址出土动物陶塑、鸟兽遗存的情况。根据相关动物遗存,分析古代先民利用动物的情况、人与动物的关系特征、先民的生业模式及其特点,为进一步解释古代人类与动物的各种关系及探索古人生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19世纪英国动物保护运动的兴起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与英国人的天性无关。在动物保护运动兴起前,动物在英国的处境非常悲惨,英国甚至被称为动物的“地狱”。18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文明”概念在英国的传播以及英国“文明国家”身份的建构,英国社会中上层认为动物在英国的悲惨境遇与其文明国家的身份不符,是文明的耻辱,并有损英国人的道德优越感。由此,英国社会残忍对待动物与其自视文明国度间的落差,就成为19世纪英国开启动物保护立法和推进保护运动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