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01.
六至十二世纪的东亚处于古代中国构建的宗藩体系中,国家间的往来伴随着各类动物的赠送,是当时国际关系的重要环节。这一时期,孔雀一方面得益于自身的外在特性,另一方面借助佛教东传,成为颇具宗教内涵的符号性动物,被视为动物赠送中的代表之一。以古代国家间的孔雀馈赠为线索,有助于帮助探究其在东亚各国关系中的政治地位、文化内涵,明晰当时的东亚国家外交特性。  相似文献   
102.
在许多史前遗址中,我们会将与文化遗存共存的大量其他遗物和遗迹看作是人类行为所致,比如将动物骨骼看作是人类狩猎或食用的庖厨垃圾。就像用静态方法分析器物工具一样,其实这种看法是有问题的。考古遗址也一样,它们在发现时也早已处于被弃置状态,从被古人类栖居到被发掘出来的漫长岁月中,饱经地质、气候、生物和人类的种种动力作用,沧海桑田,早已是面目全非了。因此,单凭发掘过程中所获得的表面印象而做的结论,难免与遗址本来的面目有很大的出入。埋藏学和遗址形成过程研究,就是要把影响遗址和文化遗存堆积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区分开来,从而能比较客观和全面地了解古人类的活动与行为方式。本文作者是最早提出遗址形成过程概念的美国考古学家,他认为一处考古遗址是由人类文化的和自然动力过程共同塑造的。自遗址形成阶段开始,文化动力和自然动力就无时不刻地对文化材料产生影响,它们决定了文化遗存保存下来的条件和机会,并直接影响到考古学家对它们的解读和古人行为复原。遗址形成过程,特别是遗址废弃后的扰动会导致考古记录呈现一种被扭曲的人类行为和社会活动图像,造成我们了解和重建过去的偏差。由于考古遗址的改造和扰动不存在有没有问题,而是程度大小的问题,所以,绝大部分的考古记录向我们展示的并非是一种凝固的远古社会形态,而是受到破坏后的扰动状态。在本文中,作者对如何研究形成过程,分辨自然动力和文化动力提出了一些理论方法的经验之谈,对于我们在考古发掘中分辨遗址形成过程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美国考古学家伍德和约翰逊指出,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对文化遗存和遗迹的关系以及它们和遗址自然迹象关系的准确辨认和判别,是我们这门学科的基础。如果我们误读了这些关系或对这些关系做出了错误的解释,那么我们就无法得出可信的考古学结论。  相似文献   
103.
南充历来地处四川重镇,政治经济的稳定成长于四川整体实力壮大功不可没。建国初期,多种疫病横贯南充,在党和国家方针指引下南充制定切合实际的疫病防治措施,历经多年全民奋战,成效显著。本文史海钩沉追溯当年疫病概况、措施、成效,为今日南充疫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梁永光摄影 《山茶》2010,(1):92-121
人们对传统药材、珍奇宠物及桌上佳肴的无尽需求,带动数十亿美元的贸易市场(或合法或非法),把森林、土地及海洋逐渐掏空。  相似文献   
105.
动物大迁徙     
《山茶》2010,(11):92-113
动物迁徙是件了不起的壮举;无数动物集体行动,尽管成功率极低,各种生灵却义无反顾,其准确的方向感令人吃惊。  相似文献   
106.
本文试探讨传统时期东北地区的民众对疫病的认识与应对状况。分别从宗教、民俗、医学三个角度入手,分析民众疫病应对的观念及其合理性,以期更好的理解当今民众在国际性疾病流行过程中的心态,因势利导,引导民众更好的面对流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7.
曹平 《收藏家》2010,(11):56-60
在新石器时代众多的玉器中,动物型玉器较常见。大多属于装饰品,也有的则作为礼仪玉上的纹饰出现。史前时期,由于生产水平很低,人们的智力开发也很有限,其思想意识尚处在一种混沌不清的状态,对世间的万物模糊不解,觉得神秘莫测。人们认为,动物同自己一样也有灵魂存在,其灵魂甚至可以上升为神灵。于是就产生了对动物的崇拜与信仰,对人类有益的动物也就成了动物神。  相似文献   
108.
人之至友不仅如此狗在人类文明中拥有一席之地已经长达15000年了,有时候是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占据那里。如今美国大概有7700万只狗。但是在2万年前,可能没有一种动物长得像现在可爱的家犬一样  相似文献   
109.
欧阳 《文史博览》2010,(2):68-69
<正>无论欧洲和中国,自古都以为喝最凶猛的动物的血,对人十分有益。"屠龙"之说,由此而起。世界上本来没有龙,龙只是古代人崇拜的图腾。但因为龙是叱咤风云的动物,强者就想喝它的血来健身。在中国,早有屠龙的神话。《庄子·列御寇》中记道:有人花了千金,学会了屠龙之术,却从未杀过龙。这陡然给后世留下了一句意为学而无用的讽刺成语:"屠龙之技"。但欧洲人在传说中却是真正杀过龙的。古希腊力大无穷的巨人齐格非里特,就在恶战后杀死了一条很大的龙,不仅浑身浴血,而且将龙血全部喝下,不但  相似文献   
110.
鲸鱼可以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的鲸油、鲸肉,以及用处很多的鲸骨等,但死于海中的鲸鱼尸体会有怎样的遭遇呢?海洋生物学家们研究发现,鲸尸上会寄生着大量靠其身体维生的海洋动物群落,并在近100年内为它们持续提供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