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1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昭通方言疏证》以昭通方言为主,旁及其它方言,在纵向系联同时,涉及大量近代词语,不论在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对近代词语可资借鉴之处不少。本就此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2.
唐代贾公彦的《周礼义疏》、《仪礼义疏》对群书纵横涉猎,其内容相当丰富。其中他对修辞手法的阐释创见迭出、精彩纷呈,主要体现在对互文、倒文、省文、并提等修辞手法特点和用法的说解中。  相似文献   
93.
“庚子事变”中,总理衙门大臣袁昶、许景澄因主和被清廷处死,传闻二人生前曾联衔会奏剿拳和洋,保护使馆,惩处祸首,史称“庚子三折”。然而,关于此事是否属实,朝野却各执一词,形成了分别言说的话语模式。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袁昶后裔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最初对上疏行为的报道,到疏稿全文的刊布,都明显有着为袁昶正名的意图。而处在中外议和的背景下,外国驻华公使们也借着褒扬上疏事件、昭雪枉死诸臣来拉拢中国改革派,运用外交力量介入此事的传播。士大夫阶层则从另一方面形成强大的舆论场,通过各种形式的揄扬,塑造了袁、许忠谏被戮的形象,迫使清政府从强烈否认到沉默应对,在官方话语体系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接纳。正是在几方合力的作用下,袁、许庚子上疏从最初的风传事件终被纳入史书,著录为信史。  相似文献   
94.
95.
惟光绪十有二年四月甲申,四川总督平远丁公葬于位,於戏,哀哉!凡圣哲之功德,必自视其欲然,郁郁其才而有余,犹得志之或难。窃微生之逢辰,交当代之英贤。极横流而既康,竭菁华而遂褰。惟伊人之徐步,特孤立而参天。逮爵禄之穹崇,藩西南而十年。果克终其令名,谓  相似文献   
96.
本文列举中华书局《诗三家义集疏》点校本(上册)点校失误,并分析其致误原因:一、因不明名物制度致误。二、因专名与普通语词混淆致误。三、因不明古书训释体例致误。四、因未吃透前后文义致误。五、因不明古词古义致误。六、因疏漏而失校。  相似文献   
97.
武则天称帝与图谶祥瑞--以S.6502《大云经疏》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绵亘近三千年.据统计,大大小小的君侯、皇帝不下六百多人.他们之能够身登大宝,不外三途:一靠自己打天下,二靠祖荫承袭,三靠骨肉相残.但是无论在哪种情况下登基,他们都需要打出自己的招牌--制造理论根据;他们都需要显示皇天后土的支持--制造图谶祥瑞.一句话,他们都想争取平民百姓恭听恭顺,都需要愚弄百姓,都需要麻醉百姓.这类事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98.
钱霖亮 《民俗研究》2020,(3):136-148
当代儿童福利机构内存在着大量关乎信仰与民间禁忌的元素。这些元素继承了中国社会悠久的文化传统。对这一文化脉络的把握,将有助于学界更加全面地了解当代中国儿童福利机构的运作以及机构内人群的日常生活全景。  相似文献   
99.
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刘恒下了一道匪夷所思的诏令:要在国库后面修一条光滑的坡路。国库前面本来就有路,后面再修一条,用处不大且劳民伤财,引起众臣的非议。可刘恒还是下令坚持修路。20多天后,坡路修好了,刘恒亲驾察看,对群臣宣布道:"此坡名为‘功德坡’,意在纪念众臣多年来为朝廷效劳的功绩。现在我决定把国库打开,赏赐各位爱卿亲自到库房搬运国绢,能搬多少就赏多少,但必须从这条‘功德坡’经过,以示庆贺。"皇帝竟然打开国库赏赐?群臣简直不敢相信自  相似文献   
100.
王船山遍注诸经,就《尚书》而言,《尚书引义》注重在关切时事的基础上发挥义理,而《尚书稗疏》则更注重训诂字句、疏通经义乃至对宋儒注释偏差的纠正,其中亦体现出了船山鲜明的解经思想:不可以今例古;以经为本位,确立经典的权威性;特重训诂之学,训诂为正经服务。这些解经思想确实区别于宋儒末学空疏解经、主观臆断之倾向,诚有独得之成就,其为儒家文化之重塑用功黾勉,成就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