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本文对蒸汽清洗技术的清洗机理、清洗技术在石质文物上现阶段的研究情况,以及蒸汽清洗机的分类、应用、功能,使用情况等进行论述,较全面地介绍了蒸汽清洗的应用与发展,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清洗技术。而这种新型清洗技术在石质文物上的广泛应用需要对清洗工艺和清洗效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评估。  相似文献   
72.
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各构件间主要采用榫卯连接,这种节点形式在较大水平地震作用下容易出现局部拔榫、节点松脱现象,不利于结构的稳定和承载。为此针对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及加固进行试验研究。依据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设计制作了4个足尺透榫节点试件,其中3个试件分别采用竹斜撑、角钢和碳纤维(简称CFRP)布进行加固。在改进榫卯节点拟静力试验装置的基础上完成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对比节点和加固节点的破坏机理、承载力、延性、刚度退化、耗能和榫头拔出过程。试验结果表明,竹斜撑、角钢和CFRP布加固节点的正向峰值荷载较对比节点分别提高了92.4%、54.6%和63.0%,反向峰值荷载则分别提高了61.5%、75.7%和39.0%。对比节点和角钢加固节点初期刚度基本相同,且随转角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竹斜撑加固和碳纤维布加固节点的初始刚度显著大于对比节点,随着转角的增加呈单调减少。此外,竹斜撑和角钢加固节点的榫头拔出长度明显小于相同转角下对比节点的榫头拔出长度,表明竹斜撑和角钢均起到了延缓榫头拔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藏式伸臂桥     
波日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是我国藏区现存跨度最大、结构最为完美的藏式伸臂桥精品。始建于公元 1844年,全长70米,除两岸引桥外,跨径50米,宽2.62米,高8.7米。当地民众对该桥进行过多次维修,使其虽厅经160年风雨,至今仍基本保持完好。2004年,由于合桥本梁腐朽,桥面发生倾斜,甘孜州人民政密拨款8万元,新  相似文献   
74.
传统村落文化对城乡一体化的统筹性响应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改革时代中国的城乡发展亟需改变以往城市偏向型发展观导向下忽视甚至漠视乡村的发展,逐步转向区域同步发展观下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实质上是城乡联动发展中不断实现城乡文化共融的过程。传统村落是整体上延续并传承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乡村聚落,乡土文化是其区别于城市文化的独特价值所在。本文从文化地理学视角,从"地方性"角度重新定义传统村落并剖析其文化空间和空间的文化价值,探讨城乡一体化对传统村落文化及其空间演变的综合影响,最后提出传统村落文化对城乡一体化的统筹性响应策略。  相似文献   
75.
《中国文化遗产》2004,(3):130-130
陕西蓝田水陆庵内现存约300余平方米的明代泥质彩绘壁塑,是陕西省年代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壁塑群之一。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从档案信息的存储与档案信息的查检两方面入手,探讨了档案检索系统运行机理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7.
琉璃构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艺术性.但因其长期处于露天环境之中,会产生釉面蜕变、开裂、脱落和胎体酥粉等多种病变.为了对琉璃构件的全面保护,对洛阳山陕会馆古建群琉璃构件进行了整体调查,发现部分构件釉面产生了一层亮绿色粉状物质,与青铜器粉状锈颜色非常相似,这是一种极其特殊的病变现象.为此,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这种病变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琉璃"粉状锈"的主要成分为PbSO4.它是大气中SO2与水分和琉璃釉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病变的形成过程为釉面弱酸水膜的形成,釉中铅离子的溶出和铅的硫酸盐形成三大步骤.研究结果可为琉璃构件的进一步保护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8.
琉璃构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艺术性。但因其长期处于露天环境之中,会产生釉面蜕变、开裂、脱落和胎体酥粉等多种病变。为了对琉璃构件的全面保护,对洛阳山陕会馆古建群琉璃构件进行了整体调查,发现部分构件釉面产生了一层亮绿色粉状物质,与青铜器粉状锈颜色非常相似,这是一种极其特殊的病变现象。为此,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这种病变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琉璃“粉状锈”的主要成分为PbSO4。它是大气中SO2与水分和琉璃釉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病变的形成过程为:釉面弱酸水膜的形成,釉中铅离子的溶出和铅的硫酸盐形成三大步骤。研究结果可为琉璃构件的进一步保护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9.
广东饮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随着文化对经济建设、旅游开发、城市规划、政策制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各界逐渐认识到文化是一种立足于久远的深层次的社会现象,是一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之所在。2002年底,广东提出了"广东要建成文化大省"的战略构想。这是广东发展模式的一次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80.
石质文物劣化后产生裂缝等病害,需要恰当的修复方法。本研究应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修复汉白玉石梁裂缝,模拟石质文物裂缝修复。研究对象为带V型槽的非贯通和贯通裂缝的汉白玉石梁(尺寸为40 mm×40 mm×160 mm),修复方法为先注浆后自由下渗。通过对比石梁修复前后破坏荷载和强度的变化以及CT扫描技术可视化非贯通裂缝修复过程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显示:修复后石梁裂缝表面致密光滑,颜色与母材相近,整体美观性好;非贯通裂缝修复后破坏荷载均有所增加,贯通裂缝修复后的抗折强度能恢复到原有强度的35.12%,均值为3.684 MPa,最高能达到5.234 MPa;CT扫描结果定性和定量均表明胶凝体密度随修复进行而增加,接触面修复质量弱于其他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