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危岩佛影     
李凯军 《风景名胜》2009,(2):128-135
是谁,让一位来自印度的天神披上了中国古代武将的盔甲?是谁,把大足石刻的造像艺术推向了极致?又是谁,让佛、道、儒三教在这里走向了融合?重庆大足石刻,以上千年之积淀,展示了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中国石刻艺术的风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2.
文献与刻帖所见的《出师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列述了古帖《出师颂》宣和本的相关著录与题跋,并叙述了见于刻帖的9件《出师颂》刻本。说明一件古法帖在历史上会有多种摹本、临本和刻帖本并传。同时校勘了《出师颂》法帖与《文选》本(嘉庆十四年胡克家刻本)间的文字异同。  相似文献   
33.
~~子范编钟铭文补议@陈双新$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所!博士后~~G.黄锡全:《子范编钟补议》(96年6月2日)。 另有几文见于其他刊物:A .黄锡全:《新出晋“博伐楚荆”编钟铭文述考》,载《长江文化论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页326—333;B.冯时:《春秋子范编钟纪年研究——晋重耳归国考》,《文物季刊》1997年4期;C.武家璧:《子范钟钟铭考释》,《中原文物》1998年2期。D.白光琦:《子范编钟的年份问题》,《文物季刊》1997年2期。E.江林昌:《新出子范编钟铭文史料价值初探》,《文献》1997年3期。下文引述各家见解,不复加注。 2马承源主编:…  相似文献   
34.
1987年秋,兖州市博物馆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新驿镇王楼村征集到两件大泉五十双面钱范。据了解这两件钱范是在村南沙坑中发现的,现介绍如下: 钱范两件,均为石质,竖长方形,两件尺寸一致,长286、宽110、厚26毫米。一件为面范(两面均为钱面,定为A1面和B1面),另一件为钱背范(两面均为钱背,定为A2面和B2面)。面范A1面:有钱模17  相似文献   
35.
2000年8月,安徽阜南县赵集乡王小庄农民在田中挖出大泉五十和契刀五百陶范。陶范出于庄东200米。此地北临洪河,距县城约10公里。钱范出于地表0.5米处,现场堆积层约1米高、2米宽。我们还采集到较完整的大泉五十、契刀五百陶范35块、坩埚碎片1块、紫色蜂窝状炼渣1块(图1)。该地应是铸造这两种钱的作坊遗址。 钱范均为红陶质,长方形,浇口在范  相似文献   
36.
长期以来人们对西汉钱币铸造的研究 ,多集中在陶范、铜范上。笔者在研究古代钱币铸造工艺过程中 ,发现汉代用石范铸钱是比较多见的 ,但主要集中在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 1 1 3年 )前这段时期。冶铸史界有人认为石范只是钱范的中间体而已 ,并不用于实际铸币。本文拟就发现的石范及相关问题试作探讨 ,不当之处 ,请有关专家指正。一、石范出土概况据查阅文献资料的结果 ,有明确出土地点的石范粗略统计为一百余件 (数量不明的一些残块未计算在内 ) ,均为阴文子范 ,多数范上有浇注使用痕迹 ;范的形制上 ,除少数几件圭首形外 ,其余皆为长方形 ;石…  相似文献   
37.
中国古代石范铸钱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范的出土在我国并不鲜见 ,青铜时代的许多遗址、墓葬中常有诸如刀、凿、锛、鱼、钩、斧、镞、钺、剑等的石范出土 ,质地有所谓砂岩、滑石、片麻岩、千枚岩等。承接传统青铜铸造技术而来的钱币铸造业中 ,石范的出土更多 ,尤其在汉初至汉武帝元鼎四年 (公元前 1 1 3年 ) ,主要使用于半两钱时期。然而 ,对于石范能否用于直接浇注 ,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 ,石质范由于透气性差、退让性差 ,又含有结晶水 ,不能用于直接浇注。为了验证这一问题 ,中国钱币博物馆、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鄂州市中心支行、鄂州市博…  相似文献   
38.
熊蕾 《中国西藏》2003,(3):56-57
知道它们存在的人不多。但是它们在中国西部这条如画般美丽的寂静山谷里已经度过了1300多年的岁月。  相似文献   
39.
施裕民 《收藏家》2003,(1):61-63
刻铜工艺产生于清朝的中晚期,以阴文刻、阳文刻、双钩线刻为主,在工艺上吸取了平雕、竹刻、篆刻的技法,其铭刻题材多以书法、绘画、治印形式出现,并主要在文具、烟具上发挥,尤以铜质墨盒上铭刻最为常见。刻铜墨盒集质地、作工、造型、刻工、诗文、书法、绘画、印章、篆刻、装饰花纹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可谓气象万千,玩味无穷,有着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雅的收藏品味。一般意义上的刻铜墨盒,并不一定值  相似文献   
40.
垂虹桥怀古     
松陵古镇溯吴江,南北津头去路长。高士风流鲈鳜美,洞庭景物芡菱香。遥村鹭堠催风叶,别派莺湖贯荻塘。闲向垂虹亭上望,一竿笠泽水云乡。 这是清人姚承绪题咏“吴江”的一首诗。江苏吴江又称松江,或吴淞江,是太湖流域一条重要的水道。它西濒太湖,东入大海,并在今吴江境内与京杭大运河交汇。此地不仅有丰饶的物产,而且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沉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每每勾起后人的怀古之思。而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是以长桥为中心,包括垂虹亭、如归亭、鲈乡亭、鸭漪亭、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