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该遗址位于木兰县西南部的石河乡沿江屯东约500米处的松花江左岸与石头河交汇处的二级台地上,1997年4月发现。多次考察中获得了一批重要文物。采集的遗物主要有石器、陶器及少量的玉器和铜器。石器包括石片、砍砸器、石镞、石凿、石斧、石球等,可分为打制、压制和磨制石器。在采集的1000多件陶片中,红衣陶约占40%、黄褐陶占30%、黑陶占20%。以大型和中型陶器居多,均为夹砂陶,手制。推测该遗址的年代为两周时期。  相似文献   
92.
能量散射X射线荧光分析结果显示,小双桥遗址所出岳石文化风格陶器与该遗址所出二里冈文化的相关器类在原料选择上呈现出相似的规律性特征,应为熟悉岳石文化制陶技术者在郑州地区制作的陶器。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从讷河库勒浅墓地早期墓葬出土陶器的类型学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对其陶器进行分组和墓葬分段研究及年代推断。通过其与二克浅墓地早期墓葬的对比研究,认为二者差异显著性质不同,库勒浅墓地早期墓葬属于白金宝文化,而二克浅墓地早期墓葬应属白金宝文化和汉书二期文化之间的过渡类型遗存。  相似文献   
94.
20 0 1年 1 1月至 2 0 0 2年 3月 ,我队在配合航空工业部 61 3研究所、洛阳得天置业有限公司两个单位基建考古工作中 ,发掘清理出东周时期的墓葬 5 0余座。这两处墓葬区位于西工区凯旋中路南侧 30 0米 ,涧东路南头西侧 60米 ,原东周王城遗址区内 (图一 )。其中 C1 M72 2 6、 70 39、 72 5 8、72 5 6、 72 5 7五座墓葬较为重要 ,现报告如下 :图一 墓葬位置示意图一、墓葬形制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墓壁光滑 ,口、底等大 ,墓内填土均经夯打 ,夯层清楚 ,每层厚 6-1 0厘米。除 C1 M72 2 6为东西方向 90°(以头向为准 ) ,其余均为南北方向 0…  相似文献   
95.
陕西有许多的大型土遗址,本课题组多年来陆续对这些遗址进行了调查,发现在西安半坡遗址祭祀坑墙壁上出现大量的白色物质,严重损坏了遗址原貌;永泰公主墓、长乐公主墓的壁画也在遭受着可溶性盐份的侵蚀,导致壁画疏松、空  相似文献   
96.
张建民 《文博》2020,(5):61-65
目前发现的"寄寄老人"款的器物有熏炉、香炉、钫、牌位、豆、尊、彝、簋、爵、执壶、杯、臼、瓶等13类。寄寄老人是一位崇尚道教而又嗜古成癖的制陶大师,他居住在长安中心之地,在当时的社会地位非同一般,"长安脾地"可能是寄寄老人的自喻用词。寄寄老人为杭州人,由于朝代更替、社会动荡,金末时从祖居地来到北方的晋南和长安地区。  相似文献   
97.
李文杰 《文物春秋》2020,(5):3-7+24
将考察实物、(模拟实验的)实践经验、理性思维融为一体,可以得出结论:手制陶器上的泥片缝隙与制陶者手捏泥片的行为有直接关系,泥条缝隙与制陶者手捏泥条的行为有直接关系,因此都属于痕迹范畴;泥片缝隙是泥片贴筑法成型的直接证据,泥条缝隙是泥条筑成法成型的直接证据,都相当重要。找到证据,成型方法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98.
1997—1999年发掘的天津蓟县青池遗址,为研究燕山南麓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提供了一批新资料。文章通过对青池遗址所出新石器时代陶器进行分析,区分出三个年代组,分属于兴隆洼文化东寨类型、青池二期遗存、赵宝沟文化西寨类型。其中青池二期遗存为本地区新发现的一种考古学文化,可分为两期,年代大约为公元前5500—5000年。  相似文献   
99.
夹砂陶是陶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种,特别是作为炊煮器是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器具。对夹砂陶器中掺合料的研究能够反映当时夹砂陶的制作工艺,也可以用来探讨掺合料的来源以及当时手工业分工以及产品的流通等问题。为此,本研究主要利用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出土夹砂陶器中人工分离出的掺合料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了其中掺合料的类别、所占比重及来源。结果表明,西坡遗址出土的红褐色夹砂陶中掺合料的矿物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云母为主,而对样品及砂粒的称重结果表明,一些样品所用掺合料的比重可达20%左右。同时,对该遗址出土石料的分析表明,石料的物相组成与掺合料相似。另外,结合对良渚古城遗址夹砂陶器的分析结果,提出古代夹砂陶器的掺合料很有可能一部分来自于当时石器和玉器等加工废料的论断。研究成果为今后有关陶器掺合料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同时也为探讨古代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
陶质文物的损坏原因和保护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并分析了盐类,大气环境,温、湿度等因素对陶质文物的影响,对有关陶质文物的保护方法作了简要综述,同时介绍了一些个人在加固陶器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