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山茶》2011,(6):195-195
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新疆到敦煌,云冈到龙门。一路留下诸多精美绝伦的石窟造像,晚唐以降,北方石窟开凿渐渐衰落。唐宋以后。巴蜀地区石窟建造日益繁盛。绵延不止,成为我国晚期石窟史上最重要的篇章。但长久以来,除大足石刻,众多石窟依旧隐藏在巴蜀的崇山峻岭之中。《华夏地理》7月刊将浓墨重彩,全面呈现四川石窟造像的精彩。  相似文献   
172.
要闻速递     
《神州》2011,(10):6-9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受34种病害折磨近日开始整容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精华"千手观音"造像,在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当天启动抢救性保护工程。始建于初唐、兴盛于两宋时期的重庆  相似文献   
173.
174.
徐爽 《神州》2014,(17):52-52
南北朝时期的摩崖刻经堪称古代艺术珍品,邹城市市铁山、冈山、葛山、峄山摩崖刻经,作为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闻遐迩。但是,邹城市摩崖刻经是如何被发现的?其书丹人与组织者是谁?却少有人知。前不久,笔者与著名学者赖非先生长谈,并查阅了有关资料,终于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一、邹城摩崖刻经的文化根源从文化地理上看,摩崖刻经集中出现在山东省邹城市——“邹鲁”一带也是秒意天成。这一代是儒家文化发源地,  相似文献   
175.
大足道教石刻人物历来关注极少。本文对大足南山道教石刻中宋代昌州军州事何格非的生平事迹进行了梳理,可见其为道教文化的崇尚者,对道教文化作出了一定贡献,是大足道教石刻在南宋绍兴年间兴盛不可忽视的人物。研究其生平,对于地方志研究、宋代诗歌等研究亦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6.
《晚笑堂竹庄画传》是清初著名画家上官周编绘的人物像传,是明清以来重要的人物画谱之一。是书自1743年刊行以来,至民国年间,经多次覆刻、翻刻或影印,传世版本多达十余种。由于早期版本未见标注雕版年月、单位、刻书家姓名等"刻本牌记",学术界至今尚未对版本进行考证和认定,导致各馆藏单位标注为"1743年刊本"或"原刻本"的《画传》版本不一,有的甚至将传世数量较多的第三代翻刻本定为"善本"。本文从各馆藏《画传》中采集建国以前不同时期的版本样本,运用文献学、版本学、图像学的方法,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试图考证《画传》早期版本刊行的大致年代,确定初刻本,厘清各版本的演变顺序。  相似文献   
177.
雨中送别     
正每个孩子都是一只小小鸟,我们的成长少不了父母的呵护,无论我们飞得多远,也飞不出父母爱的港湾。——题记依稀记得今年的六月份,我和同学去南京参加考试。眼看着日子越来越近了。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突然变得啰嗦起来。他一面把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塞进我的书包里,一面对我说:"丫头,到了南京爸就够不着了,你要听老师的话。做题的时候不要着急,考出自己的水平就行了,这是你唯一的希望。"顿了顿,他接  相似文献   
178.
薛磊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239(3):61-72+153
谢安《八月五日帖》是米芾收藏的晋人三帖之一,原迹已佚。本文比勘历代丛帖刻本以及传世临本,尝试复原米藏原卷的面貌及其在后世的流传过程,并推断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松桂堂帖》本为最早版本,与上海图书馆藏《宝晋斋帖》所刻残本为同一来源;《戏鸿堂法书》本虽然晚出且摹刻失真,但很可能是以当时尚存的原迹上石。  相似文献   
179.
<正>清代康熙年间,清廷为抗击沙俄入侵,在吉林乌拉(今吉林市)至爱辉建立25个驿站,这些驿站的站丁来源及身份,至今仍众说纷纭。有些文章说上述驿站的站丁是清廷"发配"的罪犯,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一、《清史编年》记载:平定"三藩之乱",清廷有明确的招抚政策在吴三桂起兵叛清之后,清廷在平叛的过程中,康熙帝始终采取"剿抚并用"的政策。从康熙十  相似文献   
180.
赵鹏 《南方文物》2014,(4):98-103
<正>所谓同名,即指不同的人物拥有相同的名字。商代甲骨文同名现象的研究始于1957年张秉权对人地同名的关注1。1959年贝冢茂树、伊藤道治也指出:在卜辞上出现同名就断定为同一人是相当危险的2。由于商代存在人地族名相同的情况,所以学者们对同名的问题讨论颇多。异代同名还是同一个人名的探讨一直贯穿在历组卜辞时代大讨论过程中。殷墟甲骨文中人名的使用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异代同名、异形同名,也有同代同名、同一字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