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乇"辨     
郑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辞上首次出现的“乇土”一辞显示,郑州一带至少从商代开始就存在“乇”地,出土文字和传世古代文献记载表明,这里从周代到汉晋时期乇声地名宅、亳延续不断,又有甫声地名并存。这些地名所具音韵联系使郑州商城为汤都“乇”(亳)说的论据更为充实。  相似文献   
132.
虽然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刻符的数量不多,但是其中出现在龟甲上的三个刻符尤其引人注目,它们是()、()、().它们的特征是:1.时间最早,属于裴李岗文化,其年代范围为公元前6600至公元前6200年;2.与文字相关,()像甲骨文的日字和户字,()像甲骨文的目字,()像举手人形,东巴文字中就有类似的字例.通过研究这三个刻符,笔者发现:这三个刻画符号蕴涵了一条符合远古先民生活及社会习性的重要信息;三个刻画符号刚好与人们迄今都还能够从一种特殊的宗教仪式中抽象出的三个元素相吻合.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带有刻符的龟甲本身很有可能就是一种宗教法器,龟甲刻符与甲骨文之间或许具有一脉相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3.
2009年昆山市文物管理所在1997年少卿山遗址灰坑(M9)出土品当中,于破碎玉璧残片上发现两枚刻符,其中一枚杆状立鸟形刻符在以往所发现的刻符形态中从未出现。良渚玉器刻符在历年田野考古发掘中鲜少发现,此次发现的两枚刻符不仅保留有清晰的层位关系,其所属单位的遗迹现象及伴出物也较为丰富,对于该灰坑(M9)地性质的再认识意义重大。此次杆状立鸟形刻符的发现,还为良渚时期鸟形以及立鸟形态器具使用情况的研究,提供了组合形态方面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34.
曲阳定窑遗址内北镇古墓出土的五代定窑白瓷碗,碗上有三处镌刻铭文,分别位于外腹、内底和底足,多达15个字,十分罕见,是研究定窑铭文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5.
大足石刻唐、宋石窟中镌造的护法神造像,内容丰富,雕刻精堪,数量众多,龛窟计65个,凿护法神340身。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和地方色彩,为研究唐、宋石窟护法神造像的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6.
金溪刻书     
本文对江南书乡江西省金溪县古代雕版印刷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求赣版的代表"金溪书"的面目与脉络得以清晰的展现。  相似文献   
137.
陶喻之 《收藏家》2004,(5):11-17
帖典谢幕隐退洞府一年前“海归”的《淳化阁帖》最善本,在经历大展、大赛、大讲坛系列活动庆典洗礼,接受专家、公众隆重检阅稍后,仿佛喜庆完婚新人,被延入洞房,恬然隐身于幽邃静谧的上海博物馆地库、一架以西汉金丝楠木特地度身打造的四屉匣床之内,奉安珍藏。  相似文献   
138.
《全宋诗》是一部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宋诗总集,但因工程浩大,难免挂漏之失。本据《凤墅残帖释》辑补了《全宋诗》未收之诗34首。《风墅残帖释》取材于宋刻宋人手迹,其献真实性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39.
张双锡 《收藏家》2008,(9):33-36
中国书法史上有两位湖南籍名僧,一位是唐代长沙籍的怀素,擅长狂草,开一代书风;一是宋代衡阳籍的梦英,善写篆、楷,享誉当时。怀素以今草《自叙帖》之流传而享大名,得后世推崇备至。而另一位名梦英者虽有作品传世,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几乎湮没无闻。他在篆书方面的成就,应该得到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0.
李国强 《收藏家》2002,(1):20-24
明代福建建阳书坊均称书林,或简称“建邑书林”。建阳别称为“潭阳”,所以也有称为“潭阳书林”、“潭邑书林”或“闽建书林”。还有一种情况,是“潭阳××”,以地望在人名之前,也说明是建阳版刻,不过,这种情况还是不多见的。据张秀民先生考证,明代建阳书林有堂名刊刻书籍流传下来的有47家之多,主要都在建阳、建安书林只有数家。宋元两代建阳。建安书坊刻书业以刘姓为多,余姓稍次。而明代余姓12家,刘姓为10家,依次为杨、叶、郑、熊等诸姓。建阳余氏书业起源干宋代广西安抚史余同祖,宋元时极盛一时,明初稍衰,至万历时又兴盛起来。从中国出版史乃至世界范围的出版史情况来看,余氏自12世纪至17世纪几百年来家族承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