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轰炸日本     
肖鹏  孙东余 《文史天地》2004,(11):46-52
1941年12月7日清晨,位于太平洋中部的瓦胡岛上是一片歌舞升平的和平景象。这一天正好是星期天,飞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机场上,军舰被洗刷得干干净净,列队排在码头上,好像准备接受检阅。突然,几队涂着太阳旗的日本飞机钻出云层,把炸弹投向机场上的飞机,将鱼雷射入停在码头的军舰,刹那间,珍珠港由平静的港湾变成了一片火海……  相似文献   
12.
1953至1954年间,美国密谋颠覆危地马拉阿本斯政府的成功行动计划是冷战初期美国维护后院并遏制国际共产主义的一次重大行动,同时也是美国隐蔽行动的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对成功行动计划的分析,无疑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把握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隐蔽行动及其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吉登斯的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早期他对结构化理论的探索为吉登斯以后的现代性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了结构化理论,才能对其现代性有更深地理解。所以对吉登斯"结构化理论"进行深度的解读就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迫使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之后,蒋介石要张学良护送他回南京,结果,张学良一去不返,被蒋介石软禁。  相似文献   
15.
高峰 《文史春秋》2008,(1):12-15
1935年,在报界巨子史量才被刺杀之后,国民党著名将领、曾任浙江省主席的鲁涤平也忽然猝死。这一案件,是民国时期国民党上层政治谋杀大案中,迄今尚不为人所熟知的一桩谜案。  相似文献   
16.
凌云 《神州》2008,(12):44-45
西哈努克亲王和印度尼西亚的总理来中国访问之后,台湾当局估计我们要回访,所以很注意我们这方面的动向。1961年9月,我们得到情报,说台湾方面有所行动。因为少奇同志是台湾特务欲来暗害的一个重要目标,他们发现少奇同志  相似文献   
17.
曹颖 《神州》2008,(12):100-101
平江起义团自1928年7月22日诞生,至今已走过了80年的风风雨雨。战争年代,战士们骁勇善战、不屈不挠,为建立新中国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和平时期,官兵们进行武装演习、投入抢险救灾,努力当好一个和平年代的兵。80年来,团队发生了许多让人难以忘记的故  相似文献   
18.
1935年11月13日,佛堂里一声枪响,30岁的施剑翘为报父仇,近距离刺杀孙传芳,而她也被冠以“侠女”、“烈女”头衔,在此后几十载中,不断成为民国时期多种演义故事的女主角。 1949年,施剑翘扭着秧歌迎来了苏州城的解放,也在同一年,她把自己的两个儿子施佥刃和施羽尧送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外界各种亦真亦假的传说中,“施剑翘”已笼罩了浓重的神秘色彩,而在现已七旬的老人施羽尧眼里.她就是一位普普通通、慈爱的母亲。  相似文献   
19.
《神州民俗》2008,(4):16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45分,上海北火车站灯火通明,人声嘈杂,一列开往北京的火车正升火待发。著名的革命党人、担任国民党代理事长的宋教仁,因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获得大胜,十分兴奋,准备乘车回北京组织内阁。宋的友人黄兴、陈其美、于右任、廖仲恺等人赶来为他送行。正当他们走到车站剪票口时,忽然间响起一声低沉的手枪声,紧接着又是第二声、第三声。人们正在惊诧间,只见宋教仁摇晃了门下就顺势倒在一张铁椅子上。他困难地对黄兴说:“吾中枪矣!”  相似文献   
20.
石斌 《史学月刊》2002,5(12):54-59
研究冷战高潮时期苏东地区的重大政治事件与美国针对苏东内部事态的政策演进历程,有助于更准确地认识“演变”战略的起源与性质。本所利用的档案材料表明,1953年的东德事件对美国决策层初步反省原先过于露骨的旨在激发或助长苏东内部社会紧张乃至“造反”行动的“激变”战略,开始酝酿“演变”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演变”战略的特征在美国对东德事件的反应中已初露端倪。这一政策转变的原因,除了原有政策在实践中的弊端和斯大林之后苏东形势的变化,也与美国决策的战略指导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