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杨天石 《炎黄春秋》2001,(10):14-17
戊戌变法前,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人中国,到了20世纪初年,出现了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它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32.
王曼 《黑龙江史志》2010,(19):12-13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史上极富盛名的太平盛世时期。贞观之治与李世民德治、法治合举的治国方略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是传统的人治社会,主张清官理政,贤人德治;西方自来就有法理治国的传统,并且很早就出现了分权制衡学说。贞观政治不仅在清官德治方面做的相当成功,而且在依法治国方面既有理念的突破又有制度的创新,二者共同促成了贞观盛世之象。  相似文献   
33.
制衡与三权分立是否是同一项原则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定河 《世界历史》2005,3(5):113-120
制衡,已被我们公认为是遏制权力滥用和腐败的最有力的理论武器,也是进行民主建设和维护社会安定十分有效的政治机制。但是在我国学术界,长久以来把制衡与三权分立混为一谈,视二者为同一原则。这种理论认识极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只有实行三权分立才能实行制衡,不实行三权分立就不能实现权力之间的制衡。然而,笔者发现,西方学术界对制衡与三权分立关系的理论认识与国内学术界正好相反,国内学术界对这种长期存在的对立认识也未引起应有的关注与重视。笔者认为,在当前深入进行民主法治建设的形势下,澄清制衡与三权分立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制约机…  相似文献   
34.
顺直谘议局与清末分权制衡体制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直谘议局不仅是清末直隶宪政改革的产物,也是推动直隶政治体制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机构。这不仅体现在顺直谘议局通过争取平等权、扩大参政权、干预行政权等方式加强其分权制衡功能;通过查究、弹劾、质问等方式加强其监督制约功能;通过制定和颁布一系列地方性章程和规则加强其立法功能;而且通过与地方政府互动体现其协调功能。通过这些措施,顺直谘议局不仅促进了地方权力的重新分配,而且为地方政治、经济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5.
宋代初期在巩固政权的过程中,突出的在各方面运用了"制衡"的原则与手段,一方面突显了宋代朝廷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皇权专制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古代皇权统治对于各方面政治、军事力量的防备。  相似文献   
36.
肖荻 《炎黄春秋》2008,(6):76-77
如今,反腐败斗争力度不谓不大、斩获不谓不多。但,贪腐案件发生率居高不下,一些硕鼠巨贪的惊天大案此起彼伏,成为举国上下最大的内忧。在监督机制上,我们有党内监督、纪检监督、媒体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来信监督……但,为何仍难强有力地遏止腐败呢?最近作家出版社出版白石的新作《上任以后》,以一系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的情节,对上述问题给出一个深层次的回答。  相似文献   
37.
长期以来,关于孙中山"五权分立"思想的争议比较多。传统观点一般认为五权分立是西方三权分立的继承与发展;而时下一种观点则认为五权分立仅仅只借鉴了西方三权分立思想的表现形式,而没有借鉴其实质内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本文想就此对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作一个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3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