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4篇
  免费   1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汉代关内侯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社会群体,属于统治集团的上层。关内侯是二十等爵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地位较高、规模较大并享有广泛的权益,对两汉的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20世纪初期以来,汉代关内侯问题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研究领域逐渐拓宽,理论方法有所创新,具体探讨更为深人,相关成果相继问世。2001年《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出版,使探讨进人新的发展阶段,但一些内容仍有待深入考察。下面梳理学术界对于两汉关内侯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42.
張雨 《中华文史论丛》2015,(2):31-50,391,392
南朝宋皇太子監國有司儀注,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公文形態。但是,現有中華書局點校本《宋書》、《通典》的儀注文本及標點,均有不完善之處,需要重新校録文本和標點。在對儀注進行了文書學與制度史考察之後可知,儘管尚書臺(省)自西晉以後就已取得了作爲宰相機構的職權,尚書令、僕射也已被視爲宰相,但是遲至南朝宋時,尚書臺仍然未成爲一個層級分化、結構規整、分工明確、各有權限的外朝宰相職司。在兩漢至隋唐間三公制—三省制的體制轉軌還沒有基本完成之前,尚書臺所得的宰相職權,並沒有及時反映到律令常典和公文形態中。尚書臺作爲文書傳遞機構的性質,仍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體現在南北朝公文書式中。就現有研究而言,尚書省及令、僕射所獲得的宰相職權在律令和公文制度中得到反映,恐怕要到南北朝後期,甚至是隋初纔實現。  相似文献   
43.
清廷对于直省商政的统筹,始于1907年颁布的直省官制通则.其通过设置劝业道统筹农工商各业,藉以实现“集权”之目的,恰是清末官制改革试图改变内外相维格局、转为上下有序、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改制前各省主管商政的商务局同时兼具生产与行政双重属性,无法完全归并于劝业道,导致清廷集权的举措未能按照预设安排施行.这一曲折不仅反映了改革目标与结果的差距,也表明制度移植不能脱离国情.  相似文献   
44.
倪亚清  张惠敏 《东南文化》2016,(4):38-42,2,68,129
2001年9月浙江省临安市文物馆组织清理了一座唐五代时期墓葬。墓葬平面略呈船形,为多耳室、多壁龛的券顶砖室石门单室墓。随葬器物以越窑青瓷器为主,有少量的银器和铜钱。墓葬年代早于临安青柯五代墓、晚于临安晚唐钱宽水丘氏夫妇墓。墓主人应为五代钱氏王室成员或功臣,很有可能为钱镠第二子钱元玑墓。该墓的发现为研究五代十国时期墓葬形制、越窑瓷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5.
南诏大理国金属佛像制作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南诏大理国金属佛像的制作工艺,对部分金属佛像进行了科学分析,表明制作各种铜佛像时,主要使用失蜡铸造工艺,已使用多种金属元素作为材质,阿嵯耶观音像和其他铜像是以含砷的铜合金为特征,金质佛像的材质主要用金银合金,铸造小铜佛像则采用复杂的合金成分配比。根据铭文和绘画资料分析,这些金属佛像主要是大理本地的工匠制作。  相似文献   
46.
故宫乾隆花园符望阁一层明间南向宝座的栏杆罩镶嵌着一组精美绝伦貌如金纱窗的漆纱隔心。类似的隔扇装修不仅在故宫,甚至全国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符望阁保护修复过程中,发现漆纱隔心存在损毁严重、工艺失传、复制难度大等问题。为对该组漆纱进行研究,运用剖面显微分析、扫描电镜与能谱仪分析、显微红外光谱及多种色谱-质谱联用等实验室科技手段,明确了漆纱由内而外"织物纱芯-双面贴纸样-双面上漆贴金-双面纸样上施绘"四层基本结构关系,以及单侧14个亚层所用的无机、有机材料,为漆纱的保护和复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48.
从胎土、成型、修整、装饰、焙烧五个方面对顺山集遗址出土的陶器破片进行观察后可知:第一期遗存陶器以泥片贴筑法制坯为主,少量为泥条筑成;第二期遗存中,泥条筑成的陶器数量有所增加,成为主要制坯方法。顺山集遗址第一、二期文化陶器制作工艺的变化,符合新石器时代陶器制作由泥片筑成法向泥条筑成法转变的总体变化规律,表明第一、二期遗存陶器制作工艺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49.
近些年来,西安地区发掘清理汉代墓葬数千座,出土了大量的陶质明器,为研究该地区汉代的制陶工艺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本文拟通过对西安地区西汉墓中出土的数千件陶质明器制作痕迹的观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地区西汉常见陶质明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问题进行粗浅探讨,不妥之处,敬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0.
三色漆器     
松林  胡小平 《旅游》2007,(4):20-25
庄严的黑色,黑得隆重;美丽的黄色,黄得艳丽;热情的红色,红得火烈。从而构成了彝族独特的、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三色艺术。 凉山的漆器制作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汉代就具有很高的造诣。相传由狄一伙甫开始,距今已有六、七十代左右,跨越2000余年的历史。[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