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01.
王先明 《史学月刊》2008,2(2):70-79
在20世纪之初的中国乡制变革中,由自治取代保甲和以复兴保甲来推进自治这一看似回旋的历史过程,深深地烙印着传统皇族国家与社会结构崩解后,近代民族国家与社会结构重建的复杂性和探索性特征.以传统与现代力量都很突出的两湖地区乡村社会为范围,考察乡制变革中现代自治与传统保甲体制由替代到融通的历史变异过程,可以充分展示乡村社会变迁的实况和解析其制度性回归传统的历史因由,并深刻揭示在"保甲-自治-保甲"的诡论式表象趋势中,串结着的深层历史主题.  相似文献   
702.
刘昌兵 《江汉考古》2008,(1):104-109
景德镇经历了宋元明清瓷业持续发展和繁荣,同时景德镇经历了由村市向集镇、由集镇再向城市发展进程。景德镇以瓷器而著名,围绕着这些精美绝伦瓷器的生产技术、作坊、行业分工、风土民俗、商贸流通和对外贸易.构成了庞大复杂、相辅相成的瓷业生产及流通体系,庞大复杂、分工细致的瓷业体系,成就了景德镇瓷业的辉煌,同时它渗透于景德镇城市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造就和伴随着城市发展。从沿河建窑、沿窑成市到陶舍重重与窑砖里弄,瓷业不断发展最终成就了瓷业型城市的特有形态和建筑。  相似文献   
703.
桂晓红  张跃兵 《攀登》2008,27(2):91-9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腐败现象及其成因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本文以介绍探究腐败成因的官僚制范式和公共选择范式为重点,阐述了官僚制范式和公共选择范式的主要内容及其相关理论,并就两种范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04.
以国家政权统治、政府管理的缺位与在场为主线,对瑶族石牌制在历史上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瑶族石牌制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民主——废止——村委会领导下的民主自治这样—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705.
文章论述了乌拉王城与辉发王城在建制上所具有的相同和不同点,相同点主要从两部王城在选址方面、王城的数量方面、城郭之制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它们所具有的共同性;不同点主要从选址方面、王城发展沿革、筑城方法、都城布局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通过对它们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得出结论:两部王城是它们各自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反映,可以说,女真人的智慧是它们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706.
卢小慧 《沧桑》2008,(3):10-11
名士参政是魏晋时期的政治特点。在魏及西晋时期,名士主要为皇权服务,西晋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后,大批的皇族劫余无多,偏安江左的司马氏政权不得不倚傍名士的号召力而维持其统治,从而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门阀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707.
《文史天地》2008,(11):70-70
围棋棋手定段位的“九段制”,源于我国古代品评人物、书画、职官的等级。《汉书·古今人物表》把古今人物分为九等,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三国魏司空陈群始定九品之制,定人才高下,分为九等,即“九品官人之法”,又称“九品中正制”。  相似文献   
708.
西夏时武威的陶瓷制造业非常发达。在距威武市城南25公里的古城乡上古城。包括现在的上古、八五、上河三村,是当时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以下简称古城瓷窑)。创于何时,史无记载。从塔儿湾出土的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灰陶可知,在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制作陶器了。1987年.上古村出土了一件瓷残碑碎块,上刻永隆元年(680年)字迹,永隆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说明在唐代永隆年间这里已开始了制瓷业。  相似文献   
709.
明清景德镇瓷业用工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顺龙  刘守柔 《文物春秋》2003,(2):10-18,48
明清两朝是中国瓷器生产成熟而繁荣的时期;所谓“一器而百工聚焉”,陶瓷工匠在瓷业生产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然而,现存的资料、各类陶瓷专著都大量关注于官、民窑器物本身,容易忽视对瓷业工匠情况的整理研究。 由是,本文意在对一系列古籍文献和今人著作资料的整理,以景德镇瓷业工匠为讨论对象,梳理出明清时期瓷业用工制度的发展脉络,较全面地展示瓷业工匠的工作、生活情况;分析其来源、组成、管理等关键问题;在分析探讨中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如:影响工匠经济状况的多方面因素;匠役制度在瓷业生产中的有利因素和矛盾冲突等。  相似文献   
7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