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1篇
  免费   2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565篇
  2013年   633篇
  2012年   564篇
  2011年   495篇
  2010年   421篇
  2009年   471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莫高窟在保护利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提出了利用无线网络深度覆盖技术构建数据传输平台,解决莫高窟大型洞窟内保护利用数据无法传输的问题。为构建实用性强的传输平台,采取了如下措施。首先,针对莫高窟保护利用各项业务数据采集、传输模式、传输机制等各阶段特点,提出了基于无线网络深度覆盖技术构建数据传输试验平台的需求;其次,设计了试验平台构建方案,依据莫高窟洞窟分布与建筑形制确定了试验平台构建位置。结合莫高窟目前无线网络覆盖现状,通过选型分析确定了无线网络深度覆盖关键技术,并应用该技术构建试验平台;最后,对试验平台无线信号覆盖范围、信号强度、传输性能、安全性等进行验证,确保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此试验平台已运行一年有余,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杨光 《史学月刊》2023,(5):46-64
台谏作为宋代重要的中央监察机构,以向君主进言为重要的工作方式,能够从多种正式渠道中获得言论所需要的信息。正式信息渠道的整体结构,在台、谏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不同时期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神宗朝以前,主要以言论监督为职责的台谏官,没有太多特别渠道来获取政务信息;自神宗朝起,政令关报、文书报备等台谏机构特有的正式信息渠道逐渐发展成熟,台谏官更深地介入行政事务之中。北宋对台谏官正式信息渠道的建设,是在决策层与台谏官的互动中展开的,由此形成的制度设计,不仅要考虑台谏官更迅速地获得更多、更准确信息的需求,更要明确传递出不同的统治者对台谏言论的整体态度与需求,与台谏制度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晋制和君统,是魏晋南北朝陵墓发展脉络中最鲜明的两个特性,也是理解魏晋南北朝陵墓制度两个有效的切入点。尽管晋制在概念层面上存在不完善之处,但仍可用于指代包括帝王陵墓在内墓葬俭省和约束的特征,进而展示西晋墓葬和曹魏、东晋墓葬的关联性。十六国、北朝和南朝的陵墓,则在陵区选址、陵墓石刻、墓葬形制与壁画等诸多方面彰显了皇权的伸张,显示出君统对陵墓制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袁成  宋卿 《北方文物》2023,(1):96-103
金朝海陵正隆前后,参照北宋登闻鼓制度并加以革新,分置登闻鼓院和登闻检院。登闻鼓院除章宗朝短暂成为独立机构外,其与登闻检院一直隶属于御史台,职掌监察、受理上诉和言谏等事宜。登闻鼓机构主要由进士出身、品行端正及有地方工作履历的官员充任。在政务运作上,登闻鼓机构承担进状受理和转呈,接收的进状并非全交皇帝审理,也有部分由御史台、尚书省和翰林学士院负责。金朝统治者为强化皇权,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赋予登闻鼓机构监察台省的政治功能,将其作为一条下情上达的新信息渠道,以此达到对御史台、尚书省制约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振文 《文物天地》2023,(8):114-117
胡若思旧藏“清角”琴,曾经被认为是唐琴“清风”。经过比对研究后发现,“风”字应为“角”。“清角”琴龙池两侧满布周必大的长篇铭文,铭文与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九霄环佩”琴、原宋内府藏“虞廷清韵”琴的题刻基本相同。“清角”琴的琴面与琴底漆面保存状态差异明显,这种差异有其修复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张美 《攀登》2023,(3):113-120
本文紧扣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出版数字化的核心要素,遵循主题出版呈现的规律变化,结合主题出版传播效果分析的四要素,探索并阐述如何运用数字化手段全面提升青海非遗主题出版传播效果的现实性和紧迫性,旨在实现以“可视化”路径生动地记录和保护青海非遗资源。这既契合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发展理念,又切合了“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值、发展振兴”的目标要求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7.
邹统钎  仇瑞 《民俗研究》2023,(1):59-68+157-158
通过梳理整体性保护理念的发展过程,系统阐述其历史演变、构成要素及关键原则,介绍国内外整体性保护的实践与应用,进而探讨现代社会下整体性保护所面临的威胁。所谓的完整性构成,包括“四个要素一个保障”,“四个要素”即功能价值完整性、视觉景观完整性、组织结构完整性与精神意义完整性,“一个保障”即管理体系保障。整体性保护是适应国家文化公园空间上的广域性、要素上的多样性、体制上的交织性、主体上的多元性、存在上的活态性特征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平衡的遗产文化结构、多元功能价值体系、和谐景观格局氛围、精神意义表征体系与统筹管理体制,有助于实现国家文化公园的整体性保护,更好地服务文化强国战略,助力文化自信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王旭 《史学史研究》2023,(2):102-112+122
宋元方志中的“乡里”类目源于更早时代的图经,而其中的地名解释、乡里风物等内容则是承袭了地记的传统。唐代图经记载“乡里”尚不普遍,且内容限于乡数,可能还有乡名。北宋方志记载“乡里”的情况已较普遍,其中祥符《州县图经》“统一体例”的编纂原则确立了“乡里”类目在方志中的地位,不过此时尚未以专门的类目统御之。南宋时,方志中的“乡里”部分进一步发展,表现在记录“乡里”方志的数量大增,“乡里”部分大多有了专门的类目,“乡里”内容大大丰富。“乡里”类目的存在,除了资政以及满足官员基层治理的需求外,还具有教化功能。宋元方志中“乡里”类目的所属关系及编排方式之所以表现出层级差异大、统辖关系模糊等杂乱无章的特点,原因可归结为:方志资料的多元来源、方志编纂的时空差异性、编修者的变化、宋代基层管理体系的“在地化”特色和宋代基层管理体系与方志书写之间存在落差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文化的传承发展蕴含着深刻意义.本文基于对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与平和县绳武楼传承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利用多方合作,增强保护力量;拓宽发展渠道,转变管理模式;融合科技与当地元素,实现土楼创新发展;拓宽宣传范围,发展多元化宣传模式四项对策,以期推动田螺坑土楼群和绳武楼的传承发展,为整个福建土楼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20.
古格王国遗址壁画独特的题材为研究其政治体制、宗教文化及社会经济提供了重要历史资料,但酥碱、起甲、脱落等病害严重威胁壁画完整性。通过现场调查结合微损取样分析,对古格遗址现存壁画的颜料成分及制作工艺进行研究,并针对壁画病害开展了修复材料现场筛选试验,同时对修复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壁画层面结构为支撑体、地仗层、颜料层,除白殿壁画外,其他殿(洞)壁画表面均有一层桐油类涂层。壁画蓝色和绿色颜料分别为石青、石绿,金色颜料为金粉或金箔,金层下衬有朱砂层,黑色颜料未检测出,橙色、红色颜料为朱砂,暗红色为土红。壁画绘制过程为:用黑色炭笔绘制起稿线,对人物之间面积较大的空档区域着色,为人物填色,以平涂为主,辅以晕染,皮肤部位最后着色,金色部位则是先以朱砂打底,然后敷以金粉或金箔,用细色线、墨线勾定外部轮廓,金色部位用红色线勾定,绘制花纹,并在壁画表面涂一层桐油类的透明涂料。采用有机硅-丙烯酸乳液和丙烯酸乳液单独使用或以不同配比混合使用修复起甲病害,采用有机硅-丙烯酸乳液和丙烯酸乳液混合液修复地仗层酥碱病害,采用点状灌浆为主、锚固补强的方法加固空鼓病害,使用手术刀等去除历史加固部位,并补做新地仗,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