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刘冬梅 《古籍研究》2002,(3):115-118,130
刘安(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于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十六年四月)袭封为淮南王,至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十月)被迫自杀,为王43年,其间经历文、景、武三朝。刘安学识渊博,在音乐、诗歌、辞赋等文学艺术创作活动以及学术研究方面成绩都相当突出。  相似文献   
102.
中国早期文学活动有三大类型,即远古时期先民自发状态下的童蒙谣讴,三代乃至春秋前期自觉场景(仪式、典礼等公共意识场合)里的集体创制,春秋后期及至战国时期自为情境中的个人创作。先秦诸子讴歌正是这第三类文学活动的重头节目。只因时代遥远,又因绝大多数讴歌作品没有付诸简帛金石,不以写本形式流传;所以,当时的  相似文献   
103.
“美景原来非静止,风光飞度万山头”。我读徐里油画之余,心中不禁触动起徐志摩名句,认为借用他这云游诗意恰恰描摹得正着。  相似文献   
104.
叶一苇 《古今谈》2002,(1):30-35
款,指篆刻的边款。人创作篆刻,一般都喜欢弄点笔墨,因此边款由镌刻创作年月、为准刻、刻姓名,发展到刻上几句诗,使篆刻作品更添彩。到了丁敬和浙派的时代,这样的边款已是习见,是很平常的了。浙派的边款都有自己的特色,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105.
诗词的吟唱     
诗词是一种声韵学,诗词是和吟唱孪生的。在汉唐时,诗词是配音乐的,供人吟唱。吟唱艺术,是我国诗词园地中一枝奇葩。曾有人说:创作、评论、吟唱是振兴中华诗词的三只翅膀,惟有创作才能繁荣;惟有评论才能鉴别;惟有吟唱乃能传播。通过吟唱使人体验诗词的声情美。吟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吟唱是诗词艺术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06.
朱馥生 《古今谈》2002,(3):34-35
诗画相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相通”不等于“相同”。诗与书画艺术属于不同的领域,各有自身的创作规律。而余任天先生的题画诗也不同于一般诗人的作品,有其不同于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7.
蔡元培联语     
陈向科 《民国档案》2002,(2):106-106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一生创作联语很多,风格各异,情趣盎然。  相似文献   
108.
1938年8月24日上午,一架中国航空公司“桂林号”邮机,从香港飞往广东中山市上空时,突然遇到5架日本战斗机的袭击,机上人员除3人外,全部遇难,死难者中有一位际遇坎坷的金融巨子。毛泽东闻讯,专门为他送了挽联致哀,蒋介石得悉也电唁其家属。他究竟是何许人,值得毛泽东、蒋介石为他惋惜?他,就是身居交通银行董事长和中南银行总经理的胡笔江。  相似文献   
109.
鲁迅创作中的民俗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海波 《民俗研究》2002,(1):133-142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崩瓦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碰撞和撼动。西方先进的人文科学和社会学说被逐步引入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是对西方文明进行了开放式地接受,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地重新审视。中国进入了文化的转型期,文化发展由此产生了明显的危机和断裂,并进行了急遽的更新和组合:其具体表现为:它打破了以往的规范和界限,对被排斥的加以兼容,把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因而形成对主流文化的批判、扬弃和颠覆。这种对传统主流文化的否定和怀疑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完成:一是外求于他种文化;二是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俗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三是外求于他种学科。在这  相似文献   
110.
王蓬 《丝绸之路》2002,(3):41-46
真主的土地在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卡拉奇,我们会见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家,肖克特·色迪基就是其中一位。他实际是位记者,满头白发,已70多岁,仍十分精神。半个多世纪的记者生涯,使他能广泛了解巴基斯坦各个层面,创作出长篇小说《真主的土地》,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巴基斯坦现实生活,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这部小说也被翻译到中国,恰好翻译者也是代表团成员、北大教授唐孟生。经他介绍,我认识了这位老作家。这次访问,也对老人描写这片真主的土地有了许多直接的感受和印象。巴基斯坦地处印度河流域,曾是佛教的发源地,公元7世纪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