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龚明珠  刘亮 《神州》2012,(23):208-211
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作为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把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融入音乐创作中,创立了风格独特的印象派音乐,并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音乐发展。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中,是以光感和色感在人内心激起的瞬间感觉为主要目的,可以说其钢琴音乐的"灵魂"就是色彩性。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中采用了新的创作技术,包括调式、和声、织体、音响、曲式和题材等方面,在这些技术的运用中创造性地进行了深刻变革,并在整体音响效果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听觉世界。作曲技术的创新手法必然会引起声音概念与钢琴演奏技术上的变化,这个演奏技术的变化是随着声音概念的变化而来的。特别是触键与音色的掌握都给予钢琴演奏领域很大的开拓性。本文以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创作特性和创作技术作为切入点,以钢琴演奏的角度出发,结合笔者实际演奏中的体会,着重论述了色彩性音色的演奏技法。  相似文献   
992.
陈姝颖  张海元 《神州》2012,(23):20-20
对于中国文坛来说,王小波一直是一个异类,独来独往,无门无派。他的独特不仅是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更是作为一个精神世界的自由主义者立于当代文坛中。本文将在作者生平、创作缘由以及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对王小波小说创作艺术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993.
柯昌勋 《神州》2012,(21):10-11,13
《三国志通俗演义》其书的主题意识和思想倾向是众说纷纭,在学术界,至今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论。而要深刻理解一部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主题意识,仅单单从文本一个角度入手,是不够全面和立体的。理解作家在文学创作的作用和地位也是理解文学作品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受到客观环境的刺激而产生心理活动的这一过程,在传播学中称为"人内传播"。本文将从传播学中自我传播的视角出发,对《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思想倾向提出新的认识和解读。  相似文献   
994.
王加华 《民俗研究》2013,(5):F0002-F0002
究竟何谓时间?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却难以回答的问题。正如圣奥古斯丁所言:“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不过,虽然人们对究竟何谓时间不可名状,却不等于说时间就是完全抽象以至于无法感知与琢磨。  相似文献   
995.
《世界》2013,(12):204-204
《最美的时光在清迈》作者:叶波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14年1月如果说旅行是一种心灵的释放,那么旅居便是寻求心灵的归属。作者通过展现700多天的泰国见闻,121张精美照片,29个独立故事,让清迈不再是地图上的那个点,而是全面立体的一座城,让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996.
朱霞 《中国西藏》2013,(1):94-94
2011年9月,张鹰先生的西藏油画集《四十年雪域情痕》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面世。画集以油画为主体,配文字说明和素描、摄影,在写实再现与写心写意中呈现西藏的大美。从风格上讲,张鹰的油画创作大致可以分为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新世纪以来三个时期。张鹰早期的写生画坚持以写实处理结构、空间、体积、光影和色彩,由于画家固  相似文献   
997.
韶华 《炎黄春秋》2013,(5):65-69
从1944年我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已经69年了。我是专业作家,对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有时候我把它当神明供奉,有时它把我当成阶级敌人抽打。有时候我怀疑它,有时候我又责备自己……不管怎么样,它一直在我的心灵深处,一时也没有离开。(一)把《讲话》当作圭臬1944年,我在冀鲁豫边区打游击。我发表第一篇小说时,还不知道什么是小说。只是觉得我的生活经历很有趣,照实记录而已。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发表一年后,还没有在敌后解放区出版,我看了一个朋友的手抄本。看了“讲话”之后我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写作还有这么多学问。讲得太对了,太好了。特别是作家要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获取创作源泉……数十年中,“讲话”一直是我创作的圭臬。土地改革时,我下乡当工作队员,抗美援朝中,我过了鸭绿江到前线体验生活。我还认为:到生活中去不能当“客人”,必须当“主人”,当“战士”。  相似文献   
998.
杨继绳 《炎黄春秋》2013,(11):68-70
2001年8月22日,在安志文办公室,安志文谈到高岗及其问题,谈话整理如下: 从西北到东北这一段时间我给高岗当秘书,个人关系也不错。东北土改是他主持搞的。我觉得当秘书时间长了,找李富春,希望调出来,下去搞土改。李富春把他的秘书刘家栋给高岗当秘书,我才调出来。赵家棵在高岗事件前后都给高岗当秘书,他最近还给中央写了一个东西,意在给高岗翻案。给我看了。我认为高岗的事解决不了。  相似文献   
999.
陈国桢     
《河南文史资料》2013,(2):F0003-F0003
陈国桢,1953年生,开封市人,汉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高级美术师,河南省书画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法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开封书画院院长。数次应邀到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创作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1000.
再见     
曾经的风景印刻在心里,怦然心动的是未知的旅程。我们向过去再见,转身拥抱未来,在新的时间里,会有新的风景。旅行就是不断的相遇和再见。一次次相遇不同的风景和人物,一次次彼此挥手相互告别。我们往往为与美景相遇而兴奋和喜悦,却容易或者故意忽略,其实相遇之后即是告别的再见。现在,我们已经与2012年说声再见,进入了2013年的时光之中。其实所谓再见,很多时候是永远不会再次相见。正如在时间的风景里,那些百感交集的日子,那些欢乐无限的情景,那些烦恼忧伤的片段,都只有记忆可以重温,但是岁月却无法重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