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华阳国志》撰著是我国西南历史上的重大文化事件,书中的“微言”无不折射出其与政治的密切联系,这种政治因素才是促使常璩撰著此志的真正动因。但由于人们尽信了常璩在其《序志》中所言,忽略了对此问题的深入探讨。本文拟从常璩所在时代的政治背景出发,通过浅析其体裁与结构创新原因之所在,以管窥英真正的创作意旨。  相似文献   
42.
辽阔的疆域与浓厚的原生态民族内涵,使得各地少数民族文化中蕴含的人文形象,为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领域中的展示与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由此,少数民族题材美术成为诸多美术家创作灵感和艺术语言的发源点。少数民族题材是现当代画家们最为重要的创作素材之一,是华夏民族文化精神与地域文明的载体。文章对少数民族形式多样的艺术和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文化意义进行了探讨。少数民族题材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的呈现方式,对其创作发展的理念与目标进行研究,能够促使当代美术创作发展得到不断的提升。  相似文献   
43.
中国画的创作方法是从传统和写生中来汲取笔墨、素材和形式的,并且通过对传统、对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内心修养与实践三者的结合,互为升华,源出实践,将对传统的临摹和写生总结应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之中。文章旨在探索新时代影响绘画语言形式的因素,并将时代因素与写生和传统相结合,努力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山水画作品。  相似文献   
44.
钟茜 《东方收藏》2023,(5):42-44
清代从初期到晚期,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均发生了剧烈变化,深刻影响着绘画领域的发展和变革,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画派在这一时期占据主流地位。但与此同时,江南地区部分带有民主思想、对现实不满的画家不愿墨守成规、一味因袭模仿,于是努力挣脱正统画风的束缚,在绘画上另辟蹊径,形成了“扬州八怪”这一画派。他们坚持创作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师法自然,借绘画抒发不同的情感和个性,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新气象,对今天的艺术创新也有着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45.
2020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以及省州市全会精神,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五四...  相似文献   
46.
段友文  段彤彤 《民俗研究》2024,(2):132-145+160
山西寺庙作为传统村落的文化中心,是民众信仰生活和日常生活的集中场域。新绛稷益庙和洪洞水神庙壁画内容皆以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为题材,呈现了特定历史时期本土农耕生活、祭祀仪式的真实场景。两座民间庙宇壁画中的农事图像,以特定的空间表现了农事活动的时间秩序,展现了元明时期晋南乡村民众应对农事灾害的行动策略。图像化的农业祭祀活动是特定时代国家意志的民间践行,体现了“以礼行俗”的两个面向,即“礼的民间化”和“俗的实践性”,并且逐渐演变为社会观念和文化行为的象征性表达,由此使中国传统社会的农本意识在寺庙壁画的农事图像中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47.
寺院藏书是中国古代藏书体系中的四大分支之一。寺院藏书的产生与发展,是古代社会全民文化信仰与文化认同共同需求作用下的产物,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学术界对寺院藏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交互性展开进一步的持续性研究,既是现实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藏书事业本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8.
郭晓茜 《神州》2012,(14):48-48
一、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政治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往往造成"一言堂"的结果,为提高参与意识,我主张积极进行教学形式的改革。变政治课的"引人入睡"为"引人入胜",使学生活中求获。具体的说我用以下几种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时政训练。  相似文献   
49.
现代中国地方主义的政治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续添 《史学月刊》2002,2(6):80-86
“地方主义”一词,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其后至今被较多地使用;中外关于地方主义的阐释也颇为复杂;依据这些阐释和对“地方主义”一词的解构,结合现代中国的实际,地方主义的内涵应是地方心理观念、地方政治意识、地方政治行为及其思维和行为模式这样一个结构。关于现代中国地方主义的界定,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应是基本标准;中央政策是一个重要标准;国家的政治传统是一个参照的方面。界定的立足点应在于:它必须出自地方,是地方的意识和行为;它的基本方面是地方对中央;它的本质是地方同中央争权夺利。  相似文献   
50.
21世纪的"海洋破碎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简析了海洋的争夺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的中心议题—21世纪的“海洋破碎带”。探析了“海洋破碎带”形成的七大因素,即:①海洋霸权主义对海洋国际贸易通道的争夺;②国际间对海洋国土的争夺;③海洋生物资源的争夺;④海洋矿产资源的争夺;⑤南极大陆的争夺;⑥海军军备竞赛;⑦海缘政治形势日益恶化。阐释了21纪“海洋破碎带”分布的海域。最后指出,中国不仅是一个陆地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中国的海上安全已近底线。为此,中国必须树立新的海洋观念,建立强大的海军,保卫国家的每一寸海洋国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