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1篇
  免费   2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五枚北宋时期含镍钱币的测试及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纯子 《中国钱币》2007,(3):14-16
我国历史上对自铜的记载,自晋以降,唐、宋、明、清均有文献可查。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载:“螳螂县因山得名,出银、铅、白铜、杂药”。近代国内外学者和爱好者对这种铜镍合金材质也多有研究报告见诸书刊。但高镍含量的实物标本检测报告则不多见。笔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注意研究这个课题,并有幸采集到五枚宋徽宗时期铸行的含镍金属流通货币。  相似文献   
72.
为了客观反映马来西亚华人在语言和认同等领域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基本数据材料的分析,探讨了当今马来西亚吉隆坡、古晋、吧巴和诗巫等地的华人认同情况.在语言方面,华人子弟在小学阶段大致打好华语基础,同时保持华人认同.在日常生活中,华语和华人方言的使用占优势,但在商业和职业范围,马来语和英语的使用率有所增加.经济生活方面,华人发扬了传统的奋斗精神,贡献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政治认同方面,华人对马来西亚的认同,远远高于对中国等其它对象的认同.结果显示:华人既保持华人性而又能动地适应国民规范;华人以民族语言维持传统文化的族群社会功能,扮演着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在这一过程中,华人形成了本身的"华人文化圈"并进一步孕育着华人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73.
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为操作平台,以核心作者群的被引论著为样本,对样本篇数、篇次、作者、机构、地域分布、主题分布、年代分布等因素进行了引文分析和量化的描述,并从文献的角度对大陆华侨华人研究现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大陆华侨华人研究1993—2002年是高峰期,形成了以福建、北京、广东为主的核心作者群,高等院校仍是华侨华人研究的主要机构,研究主题以经济、社会、历史为主,学术论文的利用率不高,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多。华侨华人研究在学术界的整体影响力不大,某些不够科学和规范的引证态度和方法亟需改进。  相似文献   
74.
2006年12月16—17日,由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华侨华人研究:优势、挑战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楼C105会议室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侨联、中国社科院、华中师范大学、华侨大学、上海社科院、广西社科院、浙江师范大学、空军指挥学院等13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与学者们济济一堂,探讨中国华侨华人研究的历史,分析研究现状并展望研究前景。大会首先由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周南京教授就中国华侨华人研究的优势、挑战和展望三个方面致开幕词。研讨会正式…  相似文献   
75.
中坝遗址的盐业考古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坝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时代较早的井盐生产遗址。结合古代文献中有关古代巴人的记载,这些考古发现对提示和研究中国西南地区盐业的起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年鉴作为资料工具书,它在语体风格上已形成自己的个性。条目的语体风格代表了年鉴的整体风格。归纳起来,年鉴条目的语体风格,表现为准确、简洁、朴实、清新的特点,这也是由它资料工具书的性质决定的。充分把握年鉴条目的语体风格,并在编辑实务中驾驭自如,是年鉴工作者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77.
牛女原始故事发生在西汉水即今甘肃西境内。作为神话传说,它产生于东汉水即南阳与襄阳之间,其本质则是西王母的走婚制与中原地区的夫妻婚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牛郎迎娶织女,正是传统耕织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基本模式和基本理想。农耕时代,粮食的收获要靠自然的成熟,致使远古先民必须观察自然,所以天文学相对发达。远古先民把人事活动与自然星象联为一体,借助于星象宣泄自己的意志,即借助于牛女星宿的“分离”来表达“相聚”的愿望。七夕牛郎会织女的本质在于教育女子(无论婚否)学会生活,学会做女人,也是学会做家务和性爱。牛女故事在汉代得以兴盛,主要的因素在于汉代地方官吏在任职期间不允许携带家属。独身生活使他们有闲暇考究天象,探索自然的奥秘,并思念妻子,期盼相会。所以,牛女神话故事本身的传播也是汉代官吏对传统的行政制度的反抗和控诉。  相似文献   
78.
舒康  宋云兴 《区域治理》2022,(6):209-212
2021年5月22日,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社会各单位受交通运输部和青海省交通厅委托,对国道214线和省道312线进行灾后定损应急检测,确定此次地震对两条线路的主体结构及沿线设施造成的直接损失,从而评估直接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对此次应急检测的整体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总结本次组织实施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