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9篇
  免费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本文就1998年敦煌小方盘城出土的一批简牍中涉及到的玉门置、甘露二年将军起居簿、边塞挈令、举书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证实了玉门置的存在,补证了悬泉汉简中所记敦煌有九置而"总数缺一"之记录;甘露二年将军起居簿则是反应破羌将军辛武贤在敦煌玉门关一带活动时的重要证据;边塞挈令第六是为处理北方边塞上一些与军事相关的具体问题而使用的袖珍版的资料汇编;举书举荐的是一个名叫江君的张掖农都尉被举荐为礼乐长的事情.这些内容都是以前敦煌简牍中没出现的问题,对于填补敦煌汉代历史的空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52.
本人1995-1999年期间,在北京西城和宣武两区部分工地收集瓷片过程中先后见到9个扑满。本人拾得2个,从工人手里购得4个,其中1个转让给了朋友。现收藏有5个扑满,朋友处收藏3个,另有一个断钮的未买。这9个扑满中有8个是在底部凿孔取钱后丢弃的,未见有修复再利用的痕迹。  相似文献   
953.
在香港出土的陶瓷器中,有一类特殊的堆塑陶坛。器物修长,上宽下窄,椭圆形腹,腹部堆塑三到五道水波纹凸棱,高圈足。肩部堆贴一圈围栏和模印塑像。有盖,通常做成楼阁或塔刹形。陶坛外施酱黄釉,但大多都已剥落,有的甚至完全脱落,露出灰黄色胎。这类器物通常又被称为魂坛,除香港外,在广东的不少地区也有出土。对于其年代,以往有唐、宋两种不同的观点,也会笼统地说成唐宋时期。  相似文献   
954.
黄丽 《南方文物》2009,(2):147-148,F0002
1996年7月,南昌市绳金塔街的晋墓中出土了一枚以佛像为戒面装饰的金戒指。1997年9月,南昌市火车站地下停车场工地的晋墓中又出土了四枚这样的金戒指。  相似文献   
955.
李永强 《收藏家》2009,(1):14-16
龙泉窑是我国制瓷历史较长的窑系之一,其制瓷工艺在各大名窑中独树一帜,堪称青瓷史上的颠峰。传统观点认为,龙泉窑在宋元时期达到鼎盛,入明后逐渐衰落。但零星的文献记载显示,龙泉在明初曾设立过官窑,  相似文献   
956.
马希桂  马旭 《收藏家》2009,(1):17-26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能的不断提高,在漫长的制陶生产实践中,人们不断改进原料的选择和处理,在提高烧成温度和器表施釉的基础上,在商代又发明并烧制成质量更高、更美观实用的瓷器(称原始瓷)。瓷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重大发明,是对人类物质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57.
马希桂  马旭 《收藏家》2009,(2):15-26
五.敦实端庄的金代瓷器金代是我国女真族在北宋末年(1115年)于东北、华北地区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在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1153年)后,中原地区瓷业得到恢复与发展,并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从北京地区几座金墓出土的瓷器可以得到充分的证实。如1980年丰台区王佐乡金大定廿四年(1184年)乌古伦窝伦墓出土了10件瓷器,有青釉葫芦形执壶(图25)、月白釉錾沿洗(图26)、  相似文献   
958.
马希桂  马旭 《收藏家》2009,(3):23-31
七.艳丽多姿的明清瓷器 明清时期是中国瓷业烧制的全盛时期,并以其突出贡献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时期,景德镇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制瓷中心,在元代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许多创新和发展。艳丽缤纷的斗彩、五彩、粉彩和珐琅彩瓷相继烧制成功和五颜六色颜色釉瓷的创烧,充分显示了明清瓷业的辉煌与成就,  相似文献   
959.
杨玉彬 《收藏家》2009,(6):35-41
玉觿与玉冲牙,是古代一类形构相似或雷同的弯角形玉佩,文献记载的两者物名、渊源、功用、文化内涵有别,所见出土实物则多混而难辨,论者据物释名歧义纷呈、各说不一,或认为两者器名不同、实系一物,因故玉觿与玉冲牙的物像辨识及其演变线索爬梳至今仍是一个争讼未决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960.
傅举有 《收藏家》2009,(10):41-49
木俑作为艺术品,也许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但是,它作为随葬的明器,并且大量出现,是在战国和汉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