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魂瓶发现至今,已有百余件之多,因其堆塑内容繁缛,件件殊异,把握其演变规律实属不易。加之详细资料匮缺。要深入探讨有一定的难度。日本学者冈内三真、长谷川道隆。等以类型学方法对其进行了整理研究,其资料的收集颇为丰富.尤其是冈内氏,绘制了不少线图,大大弥补了考古  相似文献   
42.
徐寅,字昭梦,福建莆田人,居崇仁里(今徐村),生卒年不详,约为唐咸通至后唐天成(860~929年)时在世。徐寅早岁生活清苦,他聪明好学,博通经史,长于辞赋,工于律诗,喜欢堆砌词藻,时人号为“锦绣堆”。应省试作《斩蛇剑赋》,远近传诵。  相似文献   
43.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证据的讨论与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傅稻镰等人最近的文章批评中国栽培水稻起源研究缺乏证据、提出长江下游水稻栽培开始于公元前4000年这一观点一文的回应。我们首先考察中国从野生稻采集到水稻栽培过程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而从水稻形态学和考古学的角度对早期水稻遗存加以研究。讨论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长江流域最早水稻栽培的时间:长江下游和淮河流域初期栽培水稻的遗存;考古遗存所见水稻粒形态大小变化的意义。我们也考察了傅文用来区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几个标准:考古纪录中所见的未成熟稻遗存、水稻粒的增大和水稻粒的形态。根据已经发表的资料和我们对水稻的研究,我们认为到全新世早期(距今9000年前后),南北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居民就可能已经收获野生稻并开始水稻栽培了。  相似文献   
44.
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长15.7、宽10、高3.3厘米。木胎,挖制。椭圆形,敞口,尖圆唇,弧壁坦底,两侧有对称新月形双耳。器表及口沿髹黑漆,内髹红漆,耳上与口沿内外勾勒朱红、黄、银色的卷云纹和几何纹,杯内以银色、黄色描绘首尾相连的双凤,正中为金黄色花瓣。此耳杯图案布局既讲究严谨与对称,又不失潇洒与自然,色彩鲜艳华丽,形态秀美轻盈。现藏荆州市博物馆。(魏渝)  相似文献   
45.
汉玉纹饰以几何纹与动物纹为主体并逐浙摆脱了概念化的古风,发展出新的写实风格,对后世玉器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6.
唐朝的酒价,早在宋朝就有人关注了,这个人是宋真宗。宋真宗一次在宴请文武百官时,询问起唐朝的酒价,大臣丁谓从杜甫的诗给宋真宗找到了答案,说:唐朝一升酒卖三十钱。因为杜甫的诗有言“早来就饮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按一斗10升,一斗卖300钱,一升便是卖30钱。宋真宗闻言,喜夸丁谓有学问(《玉壶清话》卷1)。  相似文献   
47.
王嘉雯 《收藏家》2022,(5):51-56
<正>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以绚烂多姿的彩陶最具代表,其纹饰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几何纹饰和动物纹饰两大类。其中,动物纹饰颇受欢迎,不仅因为图案形象取材于现实,贴近人们的生活,更是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宗教信仰、精神追求和文化观念。特别是彩陶纹饰中的蛙纹,造型多样,文化蕴意深厚。一、蛙纹的产生蛙纹是彩陶上一种常见的纹饰,早期的蛙纹饰较为写实,像儿童的简笔画,比较稚拙,它的形象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蛙。蛙是一种两栖动物,常出现在有水的地方,  相似文献   
48.
三星堆遗址是古蜀文化的代表,其中出土的“牙璋”与国内外其他区域“牙璋”的比较研究,对理解古蜀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牙璋”的研究主要为定性描述,缺乏定量的、易于直观对比的标准。本文通过几何形态学方法,对三星堆一、二号器物坑出土的“牙璋”与其他地区的“牙璋”进行形态学数据的分析对比,进而探讨其形制特色及其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互动。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一号坑A型(1A型)“牙璋”与三星堆出土玉戈相近,可能由戈演变而来;(2)二号坑A型(2A型)“牙璋”具有鲜明的形态学特征,是三星堆“牙璋”最典型的代表;(3)三星堆“牙璋”的鉏牙类型与“牙璋”分型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4)“牙璋”没有特定形制。对“牙璋”尺寸的统计学分析也支持了上述观点。不同区域“牙璋”形态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2A型“牙璋”为代表的三星堆式“牙璋”与中原式“牙璋”相独立,代表了古蜀文化中“牙璋”具有独特的发展路径;而东南沿海、越南地区的“牙璋”深受中原文化的直接影响,与古蜀地区不存在明显的互动。本研究为探讨“牙璋”的形态、对比和传播提供了一种思路,对于解决器物的形态学问题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9.
试论赵宝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庆 《考古学报》2008,(2):121-140
目次一考古发现与研究概况二重要遗存分析三分期与年代四赵宝沟文化的渊源赵宝沟文化是分布于燕山南北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古学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初被确立以后,一直被学术界所关注。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其分布范围、文化属性、陶器分期、类型划  相似文献   
50.
吕莜 《旅游纵览》2016,(6):39-41
在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较大,使得各个民族之间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逐渐形成具有差异化特征的旅游资源,本文以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作为切入点,首先对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对民俗旅游资源在规划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