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巴蜀史志》2017,(4):64-64
泸州、内江、南充、宜宾、凉山陆续召开地方志工作会议。近日,泸州史志办、内江史志办、南充地方志办、宜宾史志办、凉山史志办相继召开工作会议,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总结、交流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  相似文献   
22.
大小凉山地区生活着一支自称为"尔苏人"的原住居民,他们主要分布于四川的石棉、汉源、甘洛、越西、冕宁5个县。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中他们被划入藏族,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却与藏族相差甚远。在他们自己的语言中,"尔苏人"就是"白人"的意思。  相似文献   
23.
贵州“镇远钱局”十两银锭,仿川白锭锭型,长60毫米,宽50毫米,重357克,出自四川凉山地区。 “镇远钱局”锭为贵州官钱局镇远分局所铸,甚为稀罕,存世有一两、五两、十两三种锭型。一两小锭收录于中国钱币学会陕西分会编著的《元宝图录》,锭面打“镇远官钱局”竖戳,风格特征与“贵州官钱局”一两小锭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4.
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地区森林植被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全新世中期以来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分全新世中期、西周至春秋、战国至西汉初年、汉唐时期、唐末至两宋、元明清六个时期对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地区森林植被的变迁情况进行了探讨,认为其总的演变趋势是逐渐萎缩,但其中亦有反复,过程极为缓慢;森林植被的演变是一个立体的动态过程;森林植被的演变有气候变化的原因,但无序的人为开发是造成历史时期凉山地区森林萎缩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邛海归来不看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振 《丝绸之路》2009,(9):31-35
在大家的印象中,四川是没有海的。如果你这样想,那么你就错了,因为在四川的凉山地区,在中国的卫星发射地西昌有这么一个海——邛海。 西昌作为中国卫星发射中心之一,已经伴随着中国卫星以及其他国家卫星的多次升空而名闻遐迩,因了卫星,邛海也与西昌一起扬名天下。邛海并非我们印象中的太平洋或者大西洋,它只是一处地质构造运动时地层断裂而形成的大型湖泊,只是因为当地百姓的习惯,他们喜欢把湖泊叫海子,所以便有了“邛海”之名。  相似文献   
26.
伍振 《旅游纵览》2009,(3):76-81
北京奥运帆板冠军殷剑让邛海作证,在这个幸福港湾与陈勇举行浪漫的水上婚礼,马可·波罗在游览邛海后对其景色大加赞叹:"碧水秀色,草茂鱼丰,珍珠硕大,美不胜收,其气候与恬静远胜地中海,真是东方之珠啊。"这足见四川邛海的魅力……  相似文献   
27.
宋兆麟 《东南文化》2001,(10):65-71
Lacquer ware is the invention of China and still be used and produced in civilian life. That made from area of Mountain Liang is most characterized with ancientness and simplicity. The author has thrice been there to investigate the social history and art of lacquer. This passage introduces the procedure of making lacquer wares in detail, which is believed to be of great value to the research of the social culture.  相似文献   
28.
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过去学界对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缺乏对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有效机制的系统化研究。为此,本文采用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进行研究,以四川凉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凉山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协同现状,提出党建为导、文化为根、项目为重、农旅融合为法、居游共享为向五项策略,以期促进凉山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推动凉山地区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29.
《巴蜀史志》2014,(3):18-19
一是州委、州政府分管领导专门听取工作汇报,就宣传学习和贯彻落实《条例》提出明确要求。二是举行《条例》颁布实施十周年纪念活动,州委《凉山党建》和州政府《政府工作通报》刊载肖春副州长在纪念活动上的讲话。三是认真开展《条例》“宣传月”(2014年3月)活动。  相似文献   
30.
凉山彝区的"政治指导区"及"建设指导局"是民国时期治理彝族地区的制度建设,也是民国"边政"制度史的内容。近代以来,彝区因统治格局与社会结构的变化,数十万彝民迁至西昌安宁河流域,需要保护,施以管理。于是,"政治指导区"作为过渡型政权因之建立,以管、教、养、卫为政策,发挥职能。其后,国民政府接管西康省"政治指导区",改为"建设指导局",纳入行政系列,以"建设"为要旨,试图治理凉山彝区。受内外因素的限制,国民政府的"建设"构想难以实现。1950年后,凉山彝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通过"民主改革",撼动传统社会的"根本",基层民主建政,实现了制度统一、管理有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