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凉山断想     
凉山,顾名思义,又高又凉。1999年初夏,我和几位省政府参事应高州市市长卢方园邀请到那里考察,登上此山,凉风习习,暑气顿消,可见“凉”字名副其实。“高”则未见得,究竟海拔多少米,我没有查过,反正附近比它高的,大有山在。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此山无仙,却有一位女神或者说是一位历史名人,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50年代以前,在我国相当多的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一种裁决疑难是非争执的习惯法——神判法。这种习惯法的独特之处是:当发生失盗等事件时,失主和涉嫌者各执一词,在通过各种努力均无法查清事实真相的情况下,转而去求助于"神",企图以"神的意志"去查清判定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3.
松林 《丝绸之路》2009,(15):45-48
花样繁多的种类 凉山彝族银器种类繁多,有银质餐具、酒具、马具、刀具、兵器、宗教用具和佩饰等,有的则在漆器上包上一层银皮或镶嵌银片,增加漆器的美观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金谷”家支是小凉山地区人口最多的彝族族群,生活在川滇交界的宁蒗彝族自治县境内,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国际贩毒集团曾将这里作为境外毒品产地和最终市场之间的通道的要冲处。这个地区历史上曾是鸦片产地。当地人不仅自己吸食,还将鸦片运到内地,换回粮食、布匹、盐巴和枪支,甚至由此还成长起来一批专门从事鸦片贸易的商人。  相似文献   
15.
小军 《风景名胜》2008,(8):120-121
火把节其实是彝、白、纳西、哈尼、拉祜、普米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节期为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间,一至三天不等。节日活动内容因民族习俗而不尽相同,但点火把则无一例外。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举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火把节期间还要进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  相似文献   
16.
秀丽的泸山西坡,小城西昌有一座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这里是凉山彝族历史,民族文化的缩影,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与其他民族迥异的场面——  相似文献   
17.
列来拉杜 《旅游》2013,(2):22-27
彝族是个爱美显美的民族,每逢节庆或婚丧嫁娶聚会时,人们总是拿出压箱的服饰宝贝,经过一番精心打扮,佩金戴银盛装出席。在众多佩饰中,银饰最受老百姓青睐,而得以普及。在凉山彝族地区,不管贫穷与富裕,年老或年少,人们或多或少都有些银饰,银饰成为生活的日常用品,长期与银饰打交道,形成一系列完整的有关银饰加工制作、穿戴、传承程序习俗。  相似文献   
18.
黄钰珺 《神州》2012,(25):110-112,114
本文运用参与观察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等调查方法,以失依儿童在彝族聚居区的状况为切入点和主线,通过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彝族失依儿童的调查,围绕彝族失依儿童的家庭状况、教育状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高效地保护彝族失依儿童的权益,促进彝族聚居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陆铭宁 《旅游纵览》2013,(11):170-171
文章盘点了凉山地质地貌过程形迹旅游资源,深入分析了其资源禀赋,提出市场定位与开发思路,并提出根据资源特色分类设计打造本类旅游产品开发思路,以期为凉山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智力支持。一、凉山地质地貌过程形迹旅游资源盘点凉山地质历史复杂悠久,留存的地质地貌形迹有14种基本类型,并有诸多代表性单体景观。(一)数不尽的山峰风光无限凉山的碳酸盐类岩石区常有凸峰、独峰、峰丛景观是重要旅游景观。地表水流沿着碳酸盐类岩石表面流动,溶蚀和侵蚀  相似文献   
20.
凉山地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接触地带,是四川盆地的边缘地区。数条穿越其间的河流峡谷为凉山地区与横断山脉及中亚东部的早期文化交流提供了通达途径。根据凉山地区已有的考古材料,可识别出安宁河谷、会理山区、盐源盆地与凉山东北部这四个不同的文化亚区,它们在文化因素组合、文化发展方向以及各自与外部文化联系的通道、距离、范围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文化关系网"及其作用都不尽相同。而各文化亚区之间的关联动因,则可能缘于地理环境差异而产生的文化平衡与经济平衡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