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云南,即"彩云之南"。据记载:云南39.4万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上,聚居着51个少数民族,总人口4000多万,占全国少数民族总数的1/2。特有的民俗民情,使这里自然和人文景观和谐、优美、浪漫而多姿多彩:原始森林、雪山江流、野生动植物以及三七、普洱茶等各类名贵珍奇灿若群星。在这儿,只消饮上一盅淡茶,品尝沧海一粟,就能感受到云南绚丽的色彩和淳朴悠远的民风……  相似文献   
102.
邓平模 《风景名胜》2016,(7):134-141
作为彝族毕摩文化的发源地,千百年来,毕摩文化在这里世代传承,成为毕摩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地区,故有“不到美姑不算到凉山”的说法. 做生意的毕摩 当我和曲比达戈商量出发时间的时候,他的衣兜里响起了流行的网络歌曲,“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他掏出手机,弹开机盖,屏幕上赫然出现一个美女,他用彝语接听电话,我一句也听不懂,但能看出他似乎有一些麻烦.  相似文献   
103.
小重山 《风景名胜》2016,(10):138-143
我曾两度造访贵州,游览过黔东南和黔西南,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柔媚绮丽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非常幸运,在这个马鞭草盛放的季节,我有机会第三次来到贵州,走进威宁,领略这个黔西北小城多元的文化和壮美的山水. 每年农历6月24日,彝族“火把节”,贵州威宁也不例外.7月27日,我们一行几人走进威宁,适逢威宁县板底乡彝族民间祭师布摩念经祭祀山神活动,观看了倮戛院子的戏剧古彝戏“撮泰吉”,但傍晚时分突降暴雨,“火把节”泡汤.次日来到威宁小海镇朱嘎村朱嘎迪,现场观看了支格阿鲁诞生地标识碑落成仪式,然后回到威宁县城,游览中国三大高原淡水湖之一的草海……  相似文献   
104.
杨甫旺 《华夏地理》2007,(U02):70-75
2002年农历正月初七,我们乘坐的越野车住哀牢山的密林云海中盘旋近两小时,进入了一个较为宽阔的平坝,这便是双柏县法脿乡。  相似文献   
105.
向天坟之谜     
《华夏地理》2007,(U02):134-137
楚雄市子午镇以口夸村是汉族聚居的村落,却有个彝族的村名。以口夸在彝语里意为“水源丰富的地方”。村庄坐落于山丘脚下,面向坝子。山丘不大,半山腰建有佛道一体的汝兴寺,又有彝族村落特有的土主庙,因此叫做庙山。村民们平日里既拜佛,又祭土主;逢年过节既唱花灯,又演彝剧。  相似文献   
106.
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地区森林植被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全新世中期以来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分全新世中期、西周至春秋、战国至西汉初年、汉唐时期、唐末至两宋、元明清六个时期对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地区森林植被的变迁情况进行了探讨,认为其总的演变趋势是逐渐萎缩,但其中亦有反复,过程极为缓慢;森林植被的演变是一个立体的动态过程;森林植被的演变有气候变化的原因,但无序的人为开发是造成历史时期凉山地区森林萎缩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7.
杨飞 《文史月刊》2012,(1):16-16
小叶丹即果基约达,1894年出生于四川冕宁(今彝海乡)。 小叶丹原名本叫叶丹,只因当年统领彝族果基家支时,年龄比起周围其他家支领袖都小,才有了小叶丹这一称谓。  相似文献   
108.
在祖国西南边陲崇山峻岭深处,生活着是一个神秘的民族——彝族俐侎人。俐侎人属彝族的一个支系,整个族群只有2.6万多人,是云南省独有的一个族群,聚居在云南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亚练乡、大雪山乡和凤庆县郭大寨乡团山村等地。俐侎人长年累月生活在高山深处,几乎与世隔绝,他们丰富的民族习俗,一直吸引着各方旅友和民族文化研究者们。  相似文献   
109.
彝,旧写夷。中国东方,古代有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故日“九夷在东。”《后汉书》著有《东夷传》。在云南的西南数千里,其地方万里,俗有大百夷、小百夷、漂人、古刺、哈刺、结些、吟杜、弩人、蒲蛮、阿昌等名,故日“百夷。”  相似文献   
110.
《贵州文史丛刊》一九九九年第六期刊载刘成学同志的调查:“六枝水城关岭交界处,汉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杂居区,在丧礼活动中,有个朝(夕)奠仪式,口头传承的唱词中保留了一些失传的古代诗歌,其中包括历来争论不休的《诗经》佚诗《南陔》《白华》等篇,其内容与晋人束暂的《补亡诗》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