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0 毫秒
991.
林星 《福建文史》2002,(1):13-16
辛亥革命失败后,福建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所窃取。长期的军阀割据和战争对福建社会产生了严重危害,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2.
993.
1952年2月,毛泽东签发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命令“西北军区独立军一师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一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发布的解放军转农支援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道命令。  相似文献   
994.
罗平汉 《史学月刊》2002,(11):42-46,100
1956年秋后至1957年春夏,农村出现了一股闹社退社风,为此在全国农村展开了一场以富裕中农为主要批判对象的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大辩论。大辩论是在对农村的形势作了不切实际的估计的前提下开展的,并出现了一些偏差。大辩论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给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在五四文化论争中,章士钊抛出“农国论”,认为西方国家因工业文明和物质文明之害已经陷入绝境,中国亦深受工业化之害,趋于沦亡;中国必须以农业立国,摒弃工业化和物质文明,恢复知足、节欲、不争的农国精神和传统道德,才能免于亡国之祸,并担负起拯救西方世界的责任。“农国论”是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又一种形式,是精神文明论的变种,本质上是道德复古主义。  相似文献   
996.
<商君书·徕民>篇是中国移民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主要论述了从三晋招徕人口到秦国进行农业生产的理论,是战国后期移民思想的重要体现.前辈学者已对本篇作过很多文献学方面的考证,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秦国"徕民"的历史实践进行钩摭,以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7.
同治回民事变后黄河上游区域的人口与社会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正林 《史学月刊》2008,(10):78-88
清朝同治时期陕甘两省爆发了回民事变,这次事变给黄河上游区域的经济与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不仅使整个甘、宁、青人口锐减,而且也造成了回族人口的锐减、分布格局的变化和居住环境的恶化。这次事变之后,黄河上游区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商业都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使其长期处于萧条状态。通过本文我们看到同治回民事变对黄河上游区域社会经济破坏之严重,影响之深远,使我们认识到社会稳定和谐对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繁荣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在林林总总的中国近代吏和抗日战争史著作中,我第一次看到讲述抗战时期的人口流动和迁徙问题的,是郭廷以的<中国近代史纲>,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999.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回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唯一省级回族自治地方,共有回族人口197万。由于民族、宗教意识的缘故,我省与宁夏两地回族群众之间存在着较为广泛、密切的联系,相互间信息互通,交往频繁。宁夏在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对我省开展民族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1975年以来,我曾多次赴宁夏学习、考察,其目的就是了解情况,借鉴其经验。  相似文献   
1000.
20世纪下半叶的黑龙江,军事、工业、经济地位异常重要,其人口的发展状况非常复杂,于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人口的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特征可看出城市的发展轨迹,也可从中管窥黑龙江地区思想文化的发展和民族迁徙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