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汉源花椒,史称黎椒,又叫贡椒、清椒、子母椒或娃娃椒、玄奘椒或唐椒等名。  相似文献   
102.
商洛人口,由远古时期的本地先民和外地移民所构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蓝武古道的开辟和丹江航运贯通,就不断有外地移民流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进行过人口迁移,即有移民留居丹江流域。随着兵燹战乱,水旱灾荒,民间迁移更为频繁。明清时期,商洛人口锐减,人烟稀少,田地荒芜。  相似文献   
103.
银川市现有3个万亩枸杞园区,加上其他小片种植,总面积达4万亩左右,初步形成了系列化、规模化的特色产业。如今,人们置身芦花台万亩枸杞科技示范园区,已经很难想象当年那4.7亩试验园的情景了。  相似文献   
104.
1958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中,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实现我国农业的高速度发展,必须抓好“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等八个方面的工作。这八项措施被概括为“农业八字宪法”。之后,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是一句非常响亮且十分流行的口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农业发展问题的文件中几乎都有这样的要求。可见,农业“八字宪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既深且巨。然而,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至今仍是一个空白。农业“八字宪法”是怎样提出来的?在贯彻实施它的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如何评价它对中国当代农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本文试就此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5.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在北京召开。73岁的田纪云,不再担任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以多年以来的考古发掘材料为依据,对邯郸境内史前时期的农业考古资料做了综合论述,认为早在8000年前的磁山文化时期原始农业即已出现,农业经济成为社会的主导经济,仰韶时期的农业工具和家庭养殖业都有了改进和发展,龙山时期则进入了原始锄耕农业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07.
秦、西汉时期关中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勇 《史学月刊》2004,(8):14-19
在秦汉定都关中期间,围绕都城的建设与发展,关中内部的农业生产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生产重心日益向东北方向倾斜。西汉后期关中东部渭北地区是关中农业生产的重心;西南部的农耕经济则几乎完全遭到毁灭;西北、东南部的农业生产虽有较大发展,其速度较东北部而言,却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108.
民国时期各种灾荒频繁严重,广大人民深受其苦。其特点是:无年不灾,持续不断;无地不灾,灾民众多;多灾并发,纵横交错。其危害严重而深远:灾民生活极其悲惨,大批死亡或遮亡;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城镇工商等业进一步衰落;阶级斗争激化。社会动荡,反抗斗争迭起。究其原因,除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外,社会原因是主要的:统治阶级的掠夺使得国困民穷,无力抗灾;战争频繁,加重和制造了灾荒;水利长期失修、破坏等。  相似文献   
109.
任一时代的区域状况无论如何辉煌、平常或惨淡,在有抱负和有作为的人眼里,它在这个区域发展历史中可能只是或长或短的一段。对古今中外“后来者居上”事例的筛选和分析,对前人开拓、经营活动中经验教训的认真汲取,容易使人相信,经过努力,工作结果就会接近或达到自己的某些愿望。  相似文献   
110.
刘平 《史学月刊》2004,(12):9-12
“中国的问题实质上是农民问题”,农民及其所依附的土地,构成了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乡村社会。近年来,乡村史研究越来越引人瞩目。人们对历史上乡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乡村本身,诸如经济、社会、人口、区域等等;二是研究乡村的理论与方法,如停滞论(珀金斯)、陷阱论(伊懋可)、过密化论(黄宗智)、内卷化论(杜赞奇)、区域经济(中心边缘)理论(施坚雅)、权力共同体论(秦晖)、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增长论(马若孟、罗友枝),革命范式,现代化范式,学科交叉,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