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旻 《神州》2014,(12):205-206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语言,也可以说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研究它是为了要运用这些规律为所要表达的主题服务,了解一些色彩的自然规律以后就能运用自如,根据主题的需要强调某些色彩或减弱某些色彩。了解一些色彩知识却便于我们作艺术上的创作。  相似文献   
42.
李珊珊 《神州》2012,(26):207-207
数字化时代照片素材与水彩画创作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照片素材的引用不仅可以更好记录下画家创作时的情境感受,而且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拓宽水彩画创作的领域。在艺术家创作和观众的审美交融中,以照片为基础水彩为表现手法的作品便鲜活了起来。优秀的作品创作过程中选用照片素材,更容易让画家找到贴近内在气质的表达方式。照片素材的引用,促进了水彩画多元化发展,为作品融入了更多缤纷色彩。  相似文献   
43.
张文平 《丝绸之路》2010,(14):76-78
风景题材广阔、造型严谨、色彩丰富、空间深远,使观众身临其境,心灵不断升华。风景写生对提高色彩能力、认识自然、表现自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曹清 《文物世界》2010,(1):39-41
<正>在傅抱石众多的中国画作品中,有一大部分是于写生途中所画,这些画作肯定不是对景实写,而是回到驻地后即刻进行的"创作"。但是,这些作品以现代中国绘画的范畴观之,无疑是"应物象形",或者说是"对实景的描绘",它与以后的同名创作有所  相似文献   
45.
李智 《神州》2012,(29):196-196
表现性素描侧重艺术思维,是作者个性化的表现。它是个体对客观物象的内心体验和艺术思维活动的结果。表现性素描重点是个体的本质认识与表达。无论何种素描表现形式的展现都是把培养创造力和艺术思维训练作为手段,注重内在个体情感体验与表达作为真正的目的。表现性素描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意思维能力,是培养艺术审美判断能力和建立艺术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46.
大师遗墨     
《收藏家》2011,(2):1-1
高奇峰(1889-1933),名嵛、字奇峰,广东番禺圆岗乡人,高剑父胞弟。岭南画派创派“三杰”之一,也是写生和表现能力最强的一位。他把传统的笔墨功夫,以及“撞水”、“撞粉”等花卉画中的特殊技,了,运用于飞禽走兽和山水,达到形体逼真而又生气勃勃的效果,构成了雄伟兼秀美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47.
"新金陵画派"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绘画流派之一。1960年9月在江苏省国画院首任院长傅抱石先生的带领下,以画院画家为主体的"江苏国画工作团"在建院当年就开创了二万三千里写生的壮举。此次写生在确立"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观念的同时,随团画家们激情饱满,呕心沥血地创作了一大批既有鲜明时代精神又有纯净  相似文献   
48.
香玉 《神州》2014,(7):106-109
<正>对于以西藏人物为题材的画家,能把握好造型、线条和笔墨韵味的,王英华算是其中一位。王英华是一位年轻有为、极赋予创作理想的青年艺术家。那年,在清华美院进修时,他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5位画家去藏区写生。说起去藏区写生的经历,王英华异常兴奋。他说,那是开拓眼界最直接的办法,尤其和当地人接触,当他看到那些藏民的质朴和虔诚以及他们那种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时,藏民的眼神  相似文献   
49.
手绘旅行     
<正>你是否记得,你写的第一篇日记,那时还不善于用抽象的文字来表达心迹,于是不自觉地信笔涂鸦,用绘画代替文字,画出了自己的生活点滴;你是否还记得,那些让你备受煎熬的数学课,你在课本、书桌、作业本上画出了飞禽走兽,身在樊笼中,心却返自然;你是否还记得,那些冗  相似文献   
50.
葛金根 《收藏家》2012,(4):49-52
肖像画,作为人物画的一个分支门类,在中国有着历史的悠久,有写照、传影、写真、写貌、写像、写生、小像等等传统称谓。《尚书》载,高宗“梦帝赉予良弼”,“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①这类记载或带着浓厚的传说色彩,但从中可看出肖像画在商代便已具备相当写实的水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