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承接上文,笔者现在再来分析"诗坛新韵编撰乱象"的第二部分:关于《十三辙》"五支齐"韵部的分合。该韵部包含四个韵母"-i、er、ü、i"。对应于前文"佩文韵府:中国古典诗韵的终结者——三谈平水韵兼论诗坛乱象"中表2的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等4个横行。这是一个很特殊、也是分歧最大的一个韵部。为什么《十三辙》中"支(-i)儿(er)齐(i)鱼(ü)"会归为一个韵部?韵母"-i"与[i]到底有没有区别?笔者认为,在这里有必要先交代一下《十三辙》的来  相似文献   
12.
正可能大部分教师对文言文教学都比较头疼,一是教师难讲,二是学生难理解。而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基本上还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学生忙于记诵,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模式并未得到改变。我在教学中一直在摸索着怎样使文言文教学不再成为难跨的沟,使它能焕发生气。综观初中教材中选的古文,发现基本上是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形神俱佳,历久弥香,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因此首要任务便是教师应该努力挖掘这些美,引导学生鉴赏这些  相似文献   
13.
《宁安县志》中提到的"勿汗州兼三王大都督"印和《渤海国志长编》中提到的"渤海大王"印是两方同渤海历史与考古有关的官印。关于"渤海大王"印,金毓黻已在《静晤室日记》中明确承认其是一方金代"省弹压印"的误传,显然"渤海大王"印并不存在;而"勿汗州兼三王大都督"印,也仅见于出土与传世的记录。在其真实性没有得到确切考证之前,我们对这两方印是否为渤海官印还须持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14.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对铜器铭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墨子·兼爱下》载:“今若夫兼相爱,交相利,此自先圣四王者亲行之。何以知先圣四王之亲行之也?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从汉代到唐约一千二百年间,史载出土有铭铜器的总数不到二十件,个别铭文早有学者加以考释,如《汉书·郊祀志下》就有关于张敞考释美阳鼎铭的记载。  相似文献   
15.
陈建  陈晓丹 《神州》2013,(23):226-226
两宋花鸟画取得重大成就是在佛道思想及儒家理学的影响下并极其卓越地扩展了客体再现因素方面,达到精微传神,而且从中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将自然属性与道德品格联系起来,从而使物我融为一体,达到艺术上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6.
正这一谈,我们进入到"诗坛新韵编撰乱象"的第三部分:关于十三辙的"十一痕勤"韵部的分合。该韵部包含四个韵母"en、in、uen、ün"。对应于前文"佩文韵府:中国古典诗韵的终结者——四谈平水韵兼论诗坛乱象"中表1的第十横行;表2的第十五、第十六两个横行,按照韵部定义来划分这几个韵母的韵部该如何分合,分析如下:在"en、uen"这两个韵母中,e为韵腹,n为韵尾,u为韵母"uen"的韵头。因此,两个韵母的韵腹和韵尾一样,都是en。所以"en、uen"同韵。  相似文献   
17.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这种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作为治理国家的方略,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来说,必将取得前所未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倭名类聚抄》所引《兼名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交流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其中遣唐使的贡献巨大。他们将中国书籍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社会、文化、语言诸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书籍中有一部分是在中国问世后不久便传入日本,而在中国却渐渐失传。《兼名苑》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考证《倭名类聚抄》对其的引文部分,对其成书过程、内容及在日本的传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大明一统志》卷37载:"公署,洮州茶马司,在卫治西,永乐九年建."而《明史》卷75记载,"茶马司.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掌市马之事.洪武中,置洮州、秦州、河州三茶马司,设司令、司丞.十五年改设大使、副使各一人,寻罢洮州茶马司,以河州茶马司兼领之.三十年改秦州茶马司为西宁茶马司."(中华书局,1974年,...  相似文献   
20.
李玮璟 《西夏研究》2022,(4):124-127
“■”《番汉合时掌中珠》译为“檎”,读为“余麻”“■”到底指什么水果?本文通过讨论“檎”“朱柰”“频婆果”“苹果”的关系,认为在明代之前,这几种名称没有严格区分,混为一物。我们发现突厥语“阿里马(Alma)”读音、意义与“■”读音及意义完全相同,从该词汇看,西夏语的一些词汇与突厥语词汇有密切的关系,故西夏语中一些词汇可能为外来词汇。外来词汇在对译的过程中受双音节词化的影响,党项人采用音义兼译词的方法对其进行翻译,这也为西夏语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