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1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关中地区的长安是唐朝的首都,因为唐朝经济发达,国际地位崇高,文学艺术空前繁荣,也为后世遗留了数量众多的唐代碑刻。在唐代碑刻中,包含了一定的历史信息,可以作为现代人对唐代经济、文化、政治、军事、民族关系、历史、地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依据。从唐代之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术界针对关中唐代碑刻相继开展了深入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整体来看整个研究工作缺乏集中性与系统性,还需要不断完善与优化。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关中唐代碑刻的具体分布特征及其所具备的史料价值,旨在为揭示关中唐代碑刻的具体价值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2.
宋杰 《史学集刊》2012,(1):31-41
项羽作为国君和统帅,在确定战略方针时未能考虑地理因素的重要影响,以致出现了一系列决策失误。例如选择资源匮乏、无险可守的"梁楚九郡"做根据地,建都彭城,而没有占据形势完固、物产丰饶的关中,结果其后方屡次被汉军攻破摧毁。他将主攻方向放在狭窄的豫西通道,无法展开兵力,发挥擅长野战的优势,致使刘邦得以集中人马成功地对其实施阻击。项羽对关东的韩、赵、魏、燕、齐等地区未予足够关注,没能实行有效的控制并征发那里的人力、资源来补充自己。尤其是对号称"东秦"的齐地举措失当,导致上述各地被刘邦轻易占领和利用,使楚汉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逆转,造成了项羽的最后失败。  相似文献   
73.
关中陵墓志》是明朝一部记录陕西关中地区有关先朝陵墓的专志。本文主要从《关中陵墓志》文本关照的角度出发,探究该志的撰作缘起、历代著录与版本以及内容框架与体例等,并进而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4.
刘军刚 《丝绸之路》2011,(16):11-13
秦、西汉时期从咸阳或长安至西部边境临洮郡治所狄道之间有一条主要的交通干线,在商周时期,该交通干线为断断续续的小路,至秦朝得到全面修筑而成为交通主线,西汉时期进一步延伸并得到整体完善,成为沟通关中和陇右地区的通道,和丝绸之路南线西段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5.
赵晓峰  张红 《民俗研究》2012,(6):131-139
关中农村的区域社会具有三大基本特征:自耕农为主,人地关系缓和,干旱灾害频发。立基于此,庙与庙会对于关中农民来说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与施坚雅研究的川西农村和弗里德曼研究的华南农村等两个地方区域经济社会性质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基层市场体系理论和宗族范式都难以从根本上解释关中农村的区域社会秩序形成机制。进而提出了一个理解关中农村区域经济社会性质的理想模型,即“庙(会)是关中农村区域社会秩序整合的中心”的理论观点,并试图以区域经济社会理想类型的不断建构,逐步达到认识非均衡的中国农村社会全貌的目标。  相似文献   
76.
郭鹏 《陕西史志》2001,(2):54-56
陕西汉中,自古以来,是连接中原、关中与大西南的枢纽地带,有中国古代交通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栈道沟通南北。在褒斜栈道南口的石门一带,有摩崖石刻104种,其中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最为名有被中外书法界称为“汉魏十三品”的摩崖石刻书法作品。这些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具有相当地位,已经引起中外书法界的关注。但由于汉中长期处于闭塞环境,与外界交流不够,故其在书法发展史的地位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以河套地区汉代墓葬出土的陶明器为对象,在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上,将其与关中、中原地区同时期的汉代典型陶明器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其演变过程一致,均经历了萌芽、发展、高峰、衰退、恢复五个阶段。只是,缘于文化传播所造成的滞后性,河套地区陶明器所经历的五个阶段无一例外地相对关中、中原地区滞后一个时期。陶明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类型、形制上,并且这种差异在西汉时期表现较为突出,东汉时期逐渐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78.
5月中旬。应中国钱币学会古代货币专业委员会的邀请,赴江苏常州参加“吴越与早期钱币学术研讨会”。会议的晚上,与各地的老朋新友相聚一堂,期间承上海博物馆周祥先生告知。他的一部有关中国古代纸钞的书即将出版。一周之后,我果然收到由邮局送来的挂号印刷品,打开邮件。呈现在面前的是一册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中国古代纸钞》。当晚,我暂停手头的其他工作。迫不及待地将全书从头到末认真拜读一遍.不知不觉时将拂晓,一时难以入睡,便打开电脑,敲击键盘,略陈心得。  相似文献   
79.
张武超 《南方文物》2002,(1):100-101
释太虚(1889-1947),俗姓吕,浙江省石门县(后改崇德县)人,年15出家。1914年8月至1917年春,在普陀山闭关三年。出关后,先到台湾演讲,继到日本考察,对于自己在关中三年的研究和创见增加了信心,立下了整顿僧制的心愿,因而开始他为时30年的改革运动和弘法事业,成为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一代佛教领袖,同时也是佛学思想的巨擘。太虚法师在30年的弘法过程中。曾先后十余次上庐山,举办佛法讲习会、世界佛教联合会。重修大林寺,在庐山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相似文献   
80.
论西汉中后期冬小麦在关中的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发展史上,任何农作物的推广与普及,都离不开适合该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但同时也需要技术与社会条件的推动。西汉中后期冬小麦之所以能在关中地区获得推广,不仅仅因为其具有高产、旱作的特性,还在于它适应了当时关中农业发展的需要,以及防旱保墒技术的完善对其推广过程中技术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